编辑:sx_chengl
2016-07-18
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气氛,这是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数学课堂更离不开提问,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提问应讲究方法,讲究策略,有针对性,应关注全体学生,应成为学生思路的导航仪。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有效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好的提问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也能在学生的回答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只有重视课堂提问,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问应改变策略,转换角色,由“问学生”转变为“学生问”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味的教师问学生,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完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不要怕学生的发问会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更不要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和形象,一定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问的主动性。当然,仅有敢问还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样提问才是好的提问。
案例一:在讲认识方程时,老师先让学生把黑板上的式子分为两类:等式和不等式。接着让学生把等式再分为两类:有未知数和无未知数各一类。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中又分两类,其中有3+x=8,A+25=37,□+3=9,7-5=□……,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学生讨论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但其中的□+3=9,7-5=□两个式子,还是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论:一类学生认为这是方程,另一类学生认为这不是方程,并且有几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见此情景,老师没有简单粗暴地制止了学生的争论,而是微微一笑,指着其中的一名同学说:“你是不想要向他们提问什么?”顿时,课堂安静了下来,这位同学说:“我想问A同学,这两个式子是等式吗?”A答:“是。”它含有未知数吗?”A:“……算是有吧?”这位同学继续追问:“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代表什么?”A:“□代表未知数。”“既然这样,那它不就是方程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此环节中,学生的敢问和教师的积极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番争论中,使每个同学的心中对方程的认识更加的清晰明朗。
二、 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应宽泛的让学生茫然无措
有针对性,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他们的兴趣点来发问。避免过于简单笼统,反复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同意不同意”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一来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养成思维上的懒惰,二来时间长了,学生对此就会失去兴趣。但提问若过于宽泛,无针对性,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答不上来,既增大了学生的压力,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师陷入尴尬境地,进退两难,只能是老师提问的失败。课堂提问既不能深不可测,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案例二:一位教师教《街心广场》时,出示主题图,
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生1答:一个长方形的大广场。
师:还有什么?
生2答:中间有个小花坛。
师:嗯,不错。还有呢?
生3:广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
师:真好!还有什么?
生4:中间那个花坛是个长方形,长是3米,宽是2米。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谁要说?
生5:那个大广场上有很多瓷砖。
师:是啊,你们再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
生6:“瓷砖的长是0.3米,宽是0.2米。”
师:你的眼力也很好,还有什么?
生:……
师:再仔细看看?
生:…………
老师“启发”了半天,学生无动于衷。最后老师只得自己说: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看出来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老师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她很想让学生先说出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继而说宽之间的关系,最后说面积,由此导入到对新课的探究,然而由于问题太宽泛,问的学生“哑口无言”,不知老师到底想要什么。本节课老师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提问显得很宽泛,无针对性,出现低效提问甚至无效提问的现象。
三、问应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
一节课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能只针对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或是反复提问个别学得好的同学,造成一种课堂上所有问题学生已解决,教学任务已完成的假象。而真实的是其他学生根本就没有动脑、动手的空间,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听了,游离在自己的世界里,使学习本来就困难的学生,学习更加困难。所以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的、复杂的,容易的、稍难的,都应该有所涉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这样既能激活优秀生的思维,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
四、提问要成为正确引领学生思路的导航仪,不能偏离一节课的正确航向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要能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想问什么问什么,或者说这个话题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话题,然后就又跑了,教师的思维如果跳得太快,就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及表达与回答的机会,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好,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目标完不成,到最后就会慌里慌张,为完成任务而去赶课,造成学生囫囵吞枣。
案例三: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的小数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题: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8角2分+3元零9分 1吨50千克+980千克
6千米60米-3千米800米 6千-2千米860米
师:这道题要先干什么?从哪儿入手?
生:单位换算。
师:嗯,说起单位换算,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里面的低级单位有哪些?高级单位有哪些?
生:(一一回答)
师:那么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换算应怎么办呢?
生: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为什么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呢?我以前给大家讲过,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犹如我们骑自行车下坡,下坡的时候,当然带上多少东西都不觉得重,无所谓,是不是?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骑自行车下坡的时候感觉如何呢?
生:很轻,很好,冲啊………
师:你们车子后座上的东西用绳子怎么固定的?
学生说什么的都有,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
师:你们看,师边说边用手比划,车的后座上这两根绳子交叉着来绑,想象着这是一个乘号,所以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就乘它们的进率。那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呢?
生: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对,你们想啊,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就像我们走上坡路一样,上坡路走着多累啊,我们就把东西扔了去,减负前行,会轻松很多的!一生忽然喊道:老师,把东西扔了,多可惜啊!能不能不扔?
师:老师只是举一个例子,帮助你们记忆而已,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听到某人在一分钟内记住了多少单词,多少数字一样,他们为什么能记住?就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比如说,一位记忆大师讲课,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能想到什么?我先问一下大家,你们能想到什么?
台下的学生纷纷回答,有人说太阳,有人说月亮,还有人说像一个球,争的面红耳赤……
师:你们关键是要有想象力,想象力丰富,就能把很多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帮助你们记忆,比如记忆数字:可以把“1”想象成蜡烛,把“2”想象成是鸭子,把“3”想象成耳朵……
……
一节课快过去了,老师东扯葫芦西扯瓢,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也没学到应有的知识,最后匆匆收场。
综上所述,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慢慢去经营、去探索,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让它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教师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孩子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本领,使孩子的思维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叶青 多问不如巧问,[J] 现代中小学教育数学教学,2004
[2]刘江明 张晓岚“善叩”与“巧问”[J] 教学与管理,1997
现在大家知道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问的内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
相关推荐:
标签:教育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