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28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还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培根)西方的教育理念向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但知识不可能凭空得到,习惯也不能凭空养感,必须有所凭借,“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以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叶圣陶)从内容上来讲,课外读物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有了兴趣,才可能日积月累,养成一有闲暇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时教师一般只做简单的指点,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方法,总结规律,所以对学生个人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往这个方向走,读书笔记的撰写当然也要往这个方向引。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笔记中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丰富读书笔记的内容,滚动语文知识的雪球,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博,越来越深厚。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东周列国志》
就写出了这样的读书笔记:
课文中缪贤说:“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缪贤犯了什么罪呢?我在《东周列国志》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深得赵王宠爱的缪贤,有一天,见“一外客以白璧求售。缪贤爱其玉色光润无瑕,以五百金得之。以示玉工,玉工大惊曰:‘此真和氏璧也!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疑张仪偷盗,捶之关死。张仪以此入秦。后昭阳悬赏千金,求购此璧。盗者不敢出献,竟不可得。今日无意落入君手。此乃无价之宝,须什袭珍藏,不可轻示于人。’缪贤曰:‘良玉何为无价?’玉工曰:‘此玉置暗处,自然有光。能却尘埃,辟邪魅,名曰夜光之璧。若置之座间,冬日则暖,可以代炉;夏日则凉,百步之内,蚊蚋不入。由此数般奇异,他玉不及所以为至宝。’缪贤试之,果然。乃制为宝椟,藏于内笥。早有人报之赵王曰‘缪侍中得和氏璧。’赵王问缪贤取之。贤爱璧不即献。赵王怒。因出猎之便,突入其家搜其室。得宝椟,收之以去。缪贤恐赵王治罪诛之,欲出走。”原来缪贤所犯的是得玉隐藏不报之罪,想逃亡到燕国去。于是与蔺相如商量,蔺相如以精辟的分析,深刻的道理,阻止了缪贤的叛逃,成就了缪贤。缪贤因璧而识相如,赵王由璧而得贤臣。一段佳话,一篇佳文。
学习《守财奴》引导学生阅读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就能完整地把握老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着狂性格,以及其吝啬、专制程度随着占有欲而与日俱增的发展过程,看到资产阶级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血淋淋的事实。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读书笔记与课外阅读结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了理性的思维能力。 三、与创新精神结合
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要养成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习惯,优化思维结构。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读书笔记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这是语文学习的极致。
在学习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写读书笔记。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
摘:
标签:教育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