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28
与这一导读提示相联系的试题有:
1.第11部分“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陈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写出合乎情境与主题的一种猜想,并陈述理由。(提示:“导读一”与“导读二”主题是一样的)(5分)
2.你喜欢“导读一”还是“导读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5分)
命题人列出的两种不同的导读线路,区别就在一种是跳读,一种是常规阅读。这一提示其实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与兴趣。因为这种提示也是一种暗示,告诉学生不同的顺序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自然,他们就会跃跃欲试。然后,再把两种顺序进行比较,既能够发现不同阅读顺序的内容衔接与组合后的新文本,也能够体验阅读者的不同阅读心理感受。所以,仅是这一提示,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给人全新的感觉。
如果从试题考查来看,涉及到不同阅读顺序的考题只有两道,或者实际上只有一道。前一道提示考生,无论什么顺序,作品的主题是一样的,所以,“猜想”不必受到阅读顺序的限制。这仅仅是一个友情提醒,或者说是一种人文关怀。而后一道题是对不同顺序的理解与感受,还要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理由。当然,如果回到答题本身,此题又是开放性的,可以喜欢“导读一”或“导读二”,主要谈出体验与理由即可。我们可以从不同答案中来理解不同顺序的不同效果:“导读一”相对容易读懂一些。“导读一”把陈老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连起来叙述的,几个行为就是几个并列的结构,这样结构整齐,节奏流畅,读起来很酣畅。“导读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物的行为与原因分开叙述,这样的好处是在前半部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集中交代原因,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反复强调“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让人很震撼。
两种顺序,两种视角,两种体验,两种效果。本来是一种平直的叙述文本,而经过调整顺序,变换阅读的视角,也就变直为曲,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张力,而且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受。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常常能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用智慧的眼光与手段重新处理文本,增加阅读的视角,就能够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不同体验。这道题对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很有启示吗?
2011年的中考,浙江省的试卷给我们很多惊喜。而阅读题的创新与突破,带给我们的冲击力不仅是试题方面的,中考阅读新亮点分析更应该是教学方面的。我们一方面要很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常规阅读,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学会适应这个时代的阅读趋势,这样,阅读教学才能不断创新。考试的指挥棒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应该把最新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呈现出来,让教师去有意地学习、接受和应用,这才能达到考试的“后效应”应起到的效果。
相关推荐:
标签:教育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