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5
5.厌学心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每一名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但是学习的欲望随着学习内容难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学习内容变难,同时每一名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基础和思维力也有一定的差异,随之相当一部分学生便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若能形成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不断的提高。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1)发挥“表扬”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获得老师的赞扬和肯定是学生心理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人的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心理上表现为半成熟状态。他们喜欢探索,好奇心强,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他们追求进步喜争上游,但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做出了成绩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夸奖。若得不到满足就挫伤了其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使用“表扬”,赞美好的学习习惯,以强化其积极因素,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以纠正其不良行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会自觉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就会有效地保证课堂质量
(2)补充趣味试验,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补充和改进一些实验,使其在知识化的前提下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氢气的性质”时教材中用导管吹肥皂泡,我们改为利用小孩吹泡的玩具,使氢气吹出许多又大又美丽的肥皂泡,徐徐升空,蔚为可观,空中点燃肥皂泡更是火花成簇,飘然空中。在讲初中“绪言”时,真的有“鬼火”吗,水为什么能灭火?......等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还可用化学实验,如用“小猫捉迷藏”、蔗糖做“黑面包”,“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安排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体验演示实验的感觉,感受当小老师的快乐。还组织了化学兴趣小组,家庭实验,开展竞赛等或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3)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方式举不胜举,也各具特色。但无论那一种都要体现“精”、“快”、“趣”还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为硬凑教学环节而机械设计。如学习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时,采取“故事导入法”,氧气性质采取“谜语导入法”、一氧化碳性质采取“实验导入法”、等等。每一节课导入、教学情景的创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适时适度的表扬、补充紧扣教学内容的趣味实验、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等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厌学心理得到了有效的克服,求知欲逐渐增强。
6.模仿心理——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与非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的示范性,绘制实验仪器装置的规范性,板书的工整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解题的标准化等都应严格要求。例如,学生在学习氧气制取实验时,实验装置的连接、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会经常出现等错误,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能注意提示,规范操作,则可防止学生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错误。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来源对教师的模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规范操作,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7.实用心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学习化学知识,学生非常关心的一点就是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现象,学习化学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去解释、去应用,学生会很感兴趣,例如:解释家中菜刀生锈、鬼火现象、燃烧及灭火、鸡蛋保鲜、霓虹灯、溶洞等等。讲灭火方法时向学生介绍了安全救护知识、逃生方法。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带领学生参观密云水库,使学生了解生活的环境,了解国有资源,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环境治理,科技的发展就在于消除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爱惜资源,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学习化学知识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破除迷信,应用化学知识批判“”能使“铝变金子”的歪理学说、批判伪科学,使学生感觉生活处处有化学,这样能极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本领。
标签:化学教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