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让中国成为人才环流中的重要一极

2013-03-12

人才环流走向三方共赢的条件日趋成熟

长期以来,对于人才流动的讨论多局限于人才流出国的消极作用和人才流入国的积极作用两方面。近年来关注重点进一步向人才流失国的积极作用和和人才流入国的消极作用,以及人才流动对人才流入国、流出国和全球的综合影响方面。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看,人才环流使得流入国、流出国和流动者本身三方共赢的条件日趋成熟。

从客观条件上看,人才环流既是社会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成熟而加速。无论是巴格内的推拉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库克的个人流动理论还是卡兹的组织更新理论,都表明只有通过人才的流动,才能持续保持人才的创造力、组织的创造力和国家的创造力,人才的持续流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而随着科学研究分支的越来越细,从事相关研究的人群更加小而分散,客观上要求研究者们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人才环流的各种物理障碍和制度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和先进的交通工具,已经将地球的时空距离大为减少,为人才环流创造了更多机会。

从主观条件看,人才环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动选择。随着全球研发格局的日趋多元化,单一国家难以主导所有创新领域的发展,要求它们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薄弱领域的合作,避免在一些重要领域被边缘化。处在群体崛起期的新兴经济体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它们也加入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争夺战。而跨国公司主导下的科技全球化和开放式创新不断走向深入,它们在全球各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此外,由于受困于经济萎靡的发达国家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和争夺能力有所下降,促使一部分高层次人才流向他国。从更高层面看,随着人的自由流动权正在跨越主权国家的藩篱,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主动融入国际人才环流的大潮中。

中国应成为全球人才环流中的重要一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人才大国,还是全球人才流动的重要节点。一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总量和每年出国留学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我国每年留学回国的人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吸引的高层次人才在发展中国家稳居前列。但也应看到,我国的人才流动战略还有许多与国际发展潮流不相适应,核心是缺乏推动人才环流的综合战略,主要表现为国际人才流入和流出两条线管理,政府对人才流动管理过多、市场引导不足,人才使用和智力使用在规模和能力上严重失衡等,这最终必将影响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构建以制度保障为基础,整体稳定、有序流动的人才环流格局,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组织、创新型人才十分迫切且必要。为此,在国际人才环流趋势初显、各国刚进行战略大调整之时,我国应抓住历史机遇,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一是重构全国一体化的人才环流综合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以中国为枢纽,鼓励不同层次的人才根据需要自由地出入境,及时掌握国际上的最新信息,不断扩大国内外人才之间多形式的联系与合作交流,持续增长人才的知识、经验、阅历,继而持续提升个人、组织、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活力,最终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并使中国成为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一极。

二是积极宣传推广人才环流的理念。要实现这一战略,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来自于观念。为此,必须借助现代媒介手段,积极宣传人才环流对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使人才和智力自由流动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实际上,人才国际自由流动不仅是对外开放的基本标志之一,也可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最重要的观念保障。

三是建立更加多样化的签证体系。人才国际自由流动首要面临的是签证政策和国籍政策。对此,我国应该针对外国人才来华制定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弹性和相对宽松与简便的签证体系,并大幅降低我国需要的外籍人才入籍的难度,让签证政策和国籍政策成为我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优势而不是障碍。

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完善国内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医疗、社保、住房、教育等的区域差异和跨区域流动的制度阻力。建立一整套海外人才来华短期或长期居留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在中国的流动没有后顾之忧。

五是全面清理并消除影响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体制障碍,创造人才流动的自由氛围。全面清理有关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需求核心、以市场为主要配置方式的人才流动机制体制,政府应退出微观的人才流动管理活动。

相关推荐:

 简历 

 简历自我鉴定 

 简历自我评价

 简历范文

 求职资讯

 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