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访文化传承人何凯英:千层底内有乾坤

2013-03-12

【编者按】精品网小编为正在努力寻求职业的莘莘学子搜集整理了求职资讯等内容,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北京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出门在外,没双好鞋可不行。

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

90余道工序纯手工纳制的千层底、40余种制鞋工具、纯天然的精选面料,老字号内联升被誉为“中国布鞋第一家”,其传承百年的制鞋工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北京大栅栏步行街上古色古香的内联升总店里,记者见到了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凯英。

从30多年前的小学徒,到如今的国家级传承人,何凯英并没有把缝制的每一双布鞋只当成一件产品,而是看成艺术品一样精心设计、悉心制作。

手工制鞋是一个辛苦活儿,必须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才能坚持下来。“做鞋必须‘一坐三道弯’,腰弯、脖子弯、腿弯,这样才能使得上劲儿。”何凯英边演示边说,为了保持力道的均匀,每道工序最好都要一气呵成,这就得在小马扎上一坐就是小半天,头都不能抬,年轻人大都耐不住这样的辛苦和寂寞。他亲自带的3个徒弟,都是打心眼儿里喜欢传统手工艺的人。“人品、悟性、热爱、手艺缺一不可,但人品是关键,做人做不好,做鞋肯定也不行。”何凯英说。

“制作一双普通千层底布鞋少则2100多针,多则4200多针。”何凯英告诉记者,内联升至今沿用着纳底时每平方寸至少81针的技术标准。针脚横看、竖看、斜看,都要呈一条直线。不仅鞋底、鞋面选用纯棉麻和丝绸,就连粘鞋底的糨糊都是可食用的高筋粉调制,穿在脚上舒服还结实。

“咱们手工纳的鞋,是机器加工代替不了的。”何凯英解释说,奥妙就在这每一层每一针里。机器缝制的普通布鞋用的是粗针细线,缝再多层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手工纳底讲究针细线粗,穿针走线全凭手劲儿带,每一针都有个“刹手”,这样线在针眼儿里就起到了牢实的作用,纳出来的鞋子柔软舒适,即使磨破了一层底也不影响继续穿。

何凯英身后的墙壁上,挂满了记录内联升布鞋远销海内外的照片。会客室门外就是千层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麻凉鞋、民族绣鞋、僧侣鞋、戏靴、坤皮底绣花鞋、奥运颁奖鞋等琳琅满目的作品,让人不禁赞叹老布鞋随着时代前行的活力。

时隔百年,内联升早已超出了“连升三级、官运亨通”的寓意,更见证着“千层底、中国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蜕变。

行内人都说,“内联升到了发展最好的时期。”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内联升的营业额和产销量都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公司年产量已达30万双鞋,每个月推出10款概念鞋,目前布鞋花样品种已达3000多种。这背后,凝结着以何凯英为核心的设计研发团队的心血。

近年来,他们成功尝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采用“新布挂浆技术”对传统布鞋工艺进行改造,在花色、面料、样式设计上融入最新的时尚元素,推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福履”,还恢复了清朝后失传的直元鞋工艺,“这种鞋不分左右脚,尤其适合眼神儿不好的老人或病人穿。”

何凯英笑着说,这些年甭管去哪儿老爱盯着别人的鞋看,逛商场、公园遛弯、看电视杂志都是他设计灵感的来源。这个年过半百的老鞋匠,唯一的心愿就是,“把手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简历 

 简历自我鉴定 

 简历自我评价

 简历范文

 求职资讯

 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