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

编辑:

2016-09-21

浙江许多地方世代相传的工商业传统,造就浙江一直具有较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氛围,形成讲功利、能吃苦、善学习、肯冒险、敢竞争的思想观念。浙江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人文精神与吕祖谦、叶适、陈亮的“经世致用”、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大禹的“敬业治水”、勾践的“卧薪尝胆”、王阳明的“批判自觉”等深厚的文化渊源相得益彰。浙江在历史上还是中央统治力量控制较为薄弱的地方,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浙江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一直具有相对较高的比重,这便有助于保存和萌发较多的市场经济因素。这些原因,加上浙江自然资源匮乏带来的生存压力,使得浙江人在改革初期就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善于捕捉各种机遇,摆脱僵化的计划体制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的束缚,抓住经济体制转型的契机,利用适当超前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获得“先发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陕西人当时的资源配置能力就显得不足。王忠民和郭立宏曾将陕西经济发展落后归结为“技术潜力所形成的供给结构与资源相对优势所形成的技术的需求结构的不匹配”,其实,这就是缺乏资源配置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23]解开“浙江—陕西之谜”的一把钥匙或许就是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

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性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相同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前苏联和东欧的激进市场化改革政策并没有达到改革者所预期的目标,研究前苏联和东欧改革的着作里经常论及那里的人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则,缺乏“市场精神”。在研究两德统一问题时,有些学者,如姚先国等也认为,德国东部地区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心理、观念上的无形障碍也许比有形障碍更难克服。这些现象均表明,非正式制度是一种专用性很高的资产,同时也凸显了教化的艰巨性。

“浙江—陕西之谜”告诉我们,在比较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时,要注意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适用的环境条件。否则,如果不加区别地套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有可能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我们应该根据结合实际情况放宽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假定条件,拓展人力资本的外延,不仅把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流动)等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看作是人力资本的构成因素,而且把该区域内劳动力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等也视为人力资本的构成因素。至于教化的形式,既可以是潜移默化式的,例如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也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等各种形式,关键是要建立与现代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四、简短的结语

既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局限于狭义的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流动,本文的分析则表明,教化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社会经济的转型凸现了教化的重要性。将教化视作人力资本投资并没有否定原来的人力资本理论,而是一种补充和拓展。

要提高教化投资的收益率:(1)重视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教化,一方面教化的内容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使教化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同步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为这样的教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政府应积极引导教化投资,并利用教育、宣传、法制、经济等多种手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使教化真正落到实处。教化投资具有的相当的外部效应,所增进的一部分资本存量又是社会资本,故政府应积极参与教化投资,甚至成为投资的主角。教化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人员的交流和流动,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工业文明程度较高地区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感受、模仿和潜移默化;可以在日常教育中能提高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同感,增强人们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可以是政府促进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转变。政府在促进思想观念、区域群体的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变迁时,还有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之分。但不管哪一种变迁,都应该注意教化内容的适当性、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教化的效果,避免传统说教的那些弊端。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降低信息成本等等,也有助于提高教化投资的收益率。

教化投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的分析只是在高度概括的层面上对其展开了一些考察。至于如何细化教化投资,则需要经济学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ARRO, ROBERT J.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 12- 17.

BECKER, GARY S.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 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 (70) (October, supplement): 19-49.

EHRLICH, I.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1-11.

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3-42.

陈凌,姚先国. 论人力资本中的资源配置能力[J]. 经济科学. 1997. (4).

戴园晨. 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1).

丁小浩. 评世界银行对国民财富和人力资源核算的新方法[J]. 经济科学. 1997.(4).

樊纲. 中华文化、理性化制度与经济发展──对“华人经济”与“东亚模式”的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J]. 二十一世纪. 1994. (6).

郭继强. 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分析[J]. 经济学(季刊).2005.4(3).

[10]凯恩斯. 1937.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1]柯武刚,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孔泾源. 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J]. 经济研究.1992.(7).

[13]库兹涅茨.1966. 现代经济增长[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4]罗卫东. 论现代经济增长与“精神资本”[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15]马克思. 1867. 资本论(第一卷)[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16]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1992. 经济学(第14版)[M].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

[17]舒尔茨.1960. 人力资本投资,载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8]舒尔茨.1968. 制度和日渐提高的人的经济价值,载于舒尔茨着《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9]王开国,宗兆昌. 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6).

[20]王文博.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当代经济科学. 1996.(4).

[21]王忠民,郭立宏. 求解陕西发展之谜——陕西科技优势与经济滞后的经济学思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4).

[23]王忠民,郭立宏等. 科技优势与经济滞后——求解陕西发展之谜[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24]吴敬琏,刘吉瑞. 论竞争性的市场体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25]薛天栋. 中国地区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载于刘树成、李强、薛天栋主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6]宗兆昌. 经济学中的人类观念和对观念的经济学分析:对诺斯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J].江海学刊. 2000.( 4).

以上就是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论人力资本出资问题探讨  

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性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