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编辑:sx_chenl

2016-09-19

本文讲述了关于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关系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智地对两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它们各自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导 语

人力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无形资产是人力资源智力劳动的成果和产

物,在生产过程中它不创造新的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技术在价值创造中会起作用,但不是独立起作用,而是在劳动中起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发挥技术的作用。因此,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属于可变资本的范畴,而无形资产是属于不变资本的范畴。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到底是由劳动创造的还是由技术和机器创造的,结论非常明确:价值是由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所创造的!

一、从两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看,人力资源是主动因素,无形资产是被动因素

人力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惟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只有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并由劳动者组织、控制、协调等,物质资源才能完成生产和再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来看,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劳动者的能力,是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的才能,包括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因素,无形资产从开发、设计到创造出来等一系列活动,都是由人来运作的,人才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管理的优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人力资源在企业资源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今天,专有技术、专利和信息在生产活动中运用的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要素无疑都是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的成果。但它还不是劳动这个要素本身。正像资本和土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动的成果但不是劳动本身一样。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是指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这种行为与过程,而专有技术、专利和信息则是指这种过程和行为(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配合取得)的结果。这种结果一旦产生出来,就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对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活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就是说,它们不仅是现代更高层次劳动的产物,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要求。

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即它必须变成劳动者的技能,变成劳动,才能在劳动中、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这样,当我们说劳动创造价值时,已经包括了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主要就是技术,当然技术还包括运用身体的技术。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劳动之外成为一个要素,技术必须是劳动的组成部分,是劳动的要素,它不是和劳动平列的一个要素,所以技术在价值创造中当然起作用,但它不是独立起作用,而是在劳动中起作用,是劳动的内在因素。不能设想没有技术的劳动,也没有不在劳动中发挥作用的技术。如果把技术和劳动对立起来,分割开来,技术就不成为技术、劳动也就不成为劳动了。同理,作为无形资产的专有技术,实际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的内容,它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价值,但不能将它独立于劳动,独立于劳动的专有技术不创造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说,劳动者本身的素质包含某些无形资产的要素,而无形资产是不能包括劳动者的技术的。但现在,在会计核算上将专有技术列为无形资产核算,这是值得商榷的。

计算机技术的一代一代更新,使劳动者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说,计算机技术本身是前一阶段劳动所包含的技术的体现。假如脱离开人这个主体,计算机只是一个物,它有很多功能,但是对一个不会使用它的人来说,它什么也不是。计算机和其他工具是同样的,体现的是技术的物化,是技术的成果,而且又可以反过来作为人进一步劳动的手段,或者说人的劳动是技术的发挥。此物比彼物体现或表现的技术高的原因在于制造此物的劳动者比制造彼物的劳动者技术高,而不是两个物本身有技术。

所以,在当代高技术经济兴起的大趋势下,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现代财富和无形资产形成的主要源泉。知识技术是科学劳动的结晶,产品中知识密集本身就意味着有科学劳动体现于其中。创造知识密集的产品,也就是把原科学知识要素合并于生产和体现于产品之中,需要依靠人的活劳动的投入,特别是需要有高智力的活劳动的投入,而任何一种科学知识密集产品的形成既体现有原科学劳动的作用,又体现有活劳动,特别是智力性活劳动的作用。可见,知识技术在本质上是劳动力,知识技术的高财富创造力体现的是高级形态的人类劳动的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工程师、工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提高不仅增加了有形物质财富,还大大增加了无形的财富,比如商标、专利、版权等。尤其在管理方面,只有知识才能提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必须有经营管理,就像一个军队一样,总得有个指挥官,它是总的战斗力的体现。一个企业的职工包括第一线的工人,也包括管理层,而管理层的活动不仅是经营,也有一个协作的性质。这些人的有效劳动能对企业起到良好的影响。因此,知识作为能够创造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发挥它创造性功能的载体是人,只有人才能使用它、驾驭它并利用它创造财富,所以自创商誉更多的是与人力资源相联系的因素。严格地说,商誉不应属于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范畴。

无形资产是人类科学劳动的产物,来源于人类科学劳动的高质量和高投入。研发无形资产——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的研发设计就是把原科学知识要素合并于生产和体现于生产过程中,这样就使得生产方式越来越先进;更多的生产作业由机器来做,机器作业效率也越来越高,在单位产品和使用价值形成中机器的贡献和“服务”越来越大。特别是信息技术服务于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中,替代了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的脑力劳动,极大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从价值创造过程来看,人力资源创造新价值,无形资产参与使用价值的创造

人力资源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这种商品的使用不属于一般的消费,而属于生产和劳动过程。生产过程中,这个商品的使用同生产资料的作用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后者仅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前者却是财富和价值的创造者,它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同时,还往新产品中加进了新价值,这部分新价值除了补偿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以外,还有一个剩余额即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就在这里。如果说在简单商品与货币关系中使用价值仅是作为生产的一个要素、作为表现价值的一种被动形式而起作用的话,那么,在资本生产场合,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表现为创造价值的决定性要素了,即变成了一种规定经济形式的因素。尽管这种作用仅限于劳动力这一种商品,但它却显示出“使用价值”这个经济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起到人们意想不到的全新的作用,这是使用价值在经济作用上的一种飞跃。

无形资产作为人类劳动过程中的积累和结晶,在生产过程中是和人力资源紧密相联系的,无形资产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出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人的诸劳动能力是主体生产力,而体现高技术的机器力和无形资产、原材料则是客体力,一旦人发动了高科技的生产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被活劳动之火点燃和发动,生产中的客体力就转化为主体力,高新技术的工具力就表现为人类活劳动的能力。更确切地说,高新技术工具力转化为被增强了的活劳动能力,不论人们使用的物质生产工具多么先进、数量多么庞大,不论使用的人力,即活劳动量是多么小,但生产过程中的强大的客体力——高新技术的工具力始终表现为主体生产力,表现为活劳动的生产力。而人类对机器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原材料的科技含量和品质的一切努力,都可增强人类劳动的物质装备,由此把更强大的客体生产力转化为人类劳动的生产力。因此,即使是智能机器的产品,也仍然有活劳动的对象化和客体化,本质上仍然是活劳动的产物,仍然是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高科技企业或行业在一定时间内能获得比别的企业或行业更多的利润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专家解释为新技术、高科技、自动化技术等包含着人的高级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但这种解释不具有说服力。因为新技术、高科技、自动化技术等里面包括劳动和运用它们“创造”价值,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就象机器中包含劳动和机器“创造”价值是两回事一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能够完全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从单个企业来讲,新技术、高科技、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大效果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价值本身是通过社会体现出来的。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比较低的时候,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但当整个社会全部提高技术水平,整个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时候,那么原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变了。因此,第一个运用新技术的企业获得的是超额剩余价值,但是当整个社会都提高的时候,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这个变化过程我们通过以下分析可以看得更清楚。

(一)在生产同种商品的部门内部,有一个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新技术,那么,该企业就会因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有了更多的利润。这个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是因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二)一个部门整体采用了先进的技术,那么部门之间的竞争会使其他行业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这个行业中来。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解释了这个问题,等量资本在用活劳动少的先进部门获得与用活劳动多的部门相等的、某些条件下甚至更多的利润的事实,不仅不同劳动价值相抵触,反而是在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当一个行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先进技术时,垄断被打破了,新产品效应也逐渐减弱了,那就到了产品价格下降的时候了。这时候,新技术、先进技术使单位产品价值下降的作用就直接显现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一种新技术推广开来,但相关产品的价格却不断下降的原因。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技术、先进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的作用正是在于它们能够使人类以较少的劳动生产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能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增加生产量即使用价值量,而不是说它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量。

根据马克思的活劳动是利润惟一源泉的理论,有人提出如何解释用活劳动少的先进企业反而获利多,进而提出“机器设备创造价值”的理论,甚至设想“一个没有劳动的商品生产社会”和“无人工厂”来否认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前面已经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作了详细的说明。现在主要来分析“一个没有劳动的商品生产社会”的“无人工厂”。关于这个问题,陈恕祥教授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一般来说,很难有完全的“无人工厂”,既使在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未来,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人的操作和指挥。目前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机遇”号火星车和“勇气”号火星车也是由地面的科学家来指挥和操纵的。退一万步来讲,假定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个企业是无人工厂,那么它们产品的个别价值就等于所耗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W=C。但它们一定按生产同种产品的同一部门内其他“有人”企业的产品的社会价值出售,而且这个价值必定大于“无人工厂”产品的个别价值,否则,它就会因没有利润而无人经营了。这就是说,无人工厂的全部利润都是超额利润,只不过它不再是本企业所创造的,而是它所在的部门内其他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都成了无人工厂,那么,全行业的产品都是价值等于所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但其产品拿到市场上是按社会价值出售的(而不是无人工厂的个别价值),那这一部门的无人工厂就将其他部门工人的一部分必要劳动转化为自己的剩余劳动。这样看来,无人工厂的利润,是社会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全社会的企业都是“无人工厂”,成了一个没有劳动而有生产的社会,那么,就应该没有商品交换、价值、货币、利润,人们的一切消费资料如同空气、阳光一样,不再是劳动的产品,可以无代价地获得,这时劳动是没有了,但价值也没有了,利润也没有了;再谈商品,再谈劳动就已经失去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创造新价值的惟一源泉。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而是要有知识、技术的高素质的脑力劳动者,而这种劳动是倍加于简单的体力劳动的。而作为无形资产的技术、技能、专利等是脑力劳动的产物,新技术、新专利来源于脑力劳动的高质量和高投入。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即它必须变成劳动者的技能、变成劳动力,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样,当我们说劳动创造价值时,已经包括了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而这个脑力主要的就是技术。技术必须是劳动的组成部分,是劳动的要素,它不是和劳动并列的一个要素(更不能说无形资产包括了人力资源)。技术在价值创造中起作用,但它不是独立起作用的,它是在劳动中起作用,是劳动的内在因素,不能设想没有技术的劳动,也没有不在劳动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严格地说,人力资源是可变资本的范畴,而无形资产是不变资本的范畴,那种把人力资源当作无形资产的说法是一种误用,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以上就是关于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关系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与商业信誉的关系  

关于企业与人才的关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