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18
制度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水平最为重要的因素,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两大方面,重点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1.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根据职责、风险、经营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彻底废除过去套用国家行政管理的有关制度,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招聘、使用、晋升、奖励、培训、分配制度。 建立动态的用人制度。对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急需、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薪酬标准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人才外流。一是对生产工人实行“三岗制”,干得好的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可能转为试岗工人或待岗工人。二是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三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保持有一定比例有技术资格的人员落聘或低聘。 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对普通员工实行技能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的岗位工资制度,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实行资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管理者期股、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的新办法,以稳住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经营战略上的职能作用
1.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经营战略的决策部门,而不仅仅是执行部门。高层管理者应当在职能范围适当授权、放权。 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注重培育“学习型组织”。以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投入,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完善“培养、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新机制,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重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及本企业生产流程、发展方向,掌握全体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
(四)建立与健全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
1.先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职位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绩效评估标准,评估的因素要比较全面、合理。 人员分类考评。除制订通用的考核标准外,还应根据人员的岗位、职责的不同,分别按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生产性人员和非生产性人员分别制订评估细则,可实行自我评估、下属评估与上司评估、专项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指标定量化,并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既评定工作的数量,又评定工作的质量;既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考评团队业绩,使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保持一致;既注重绝对标准,又注重相对标准。 建立反馈制度,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而提出评估方案的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
(五)建立和应用CIMS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
建立和应用CIMS系统,将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集成为一个信息库,可以方便和增强管理者对这些信息的管理。企业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才信息、离职人才信息、人才储备信息、人才工作动态跟踪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随时了解人才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根据企业以往的平均离职率,可以预测这一阶段的离职人员数,根据这一情况,提前从人才储备库中挑选后备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就降低了离职发生时岗位长期空缺的可能性。离职原因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企业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同业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供给信息等。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企业可以快速有效地为人才流失后的空缺岗位补充优秀人才;而同业人员信息中,了解其他企业特别是直接竞争对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和政策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本企业薪酬政策。
(六)加强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强化自我激励机制
1.完善竞争机制。当今,不少国有企业不断倡导员工的竞争意识,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最关键的是因为没有把每个员工置于岗位工作压力中,没有使他们感到生存危机,这也是员工竞争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树立的深层原因。如果对每个岗位规定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不能胜任工作者实行淘汰管理,那么,每个员工就会自觉、自动地去提高自身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队伍素质的切入点应该是先改变国有企业“一大二公”的管理模式。 完善需求机制。也就是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如企业组织结构及战略目标;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要求;员工的自我评价等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员工培训教育,并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员工”的良好氛围。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企业所实施的每项员工培训教育中,必须通过考核并与员工的奖酬、晋升等有机结合,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有作用,避免培训教育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 完善效果评价机制。这是与成果转化相联系的包括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的成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以确保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四、总结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责任。由于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上存在的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人才竞争上面临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困难,领导者以及广大员工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难题。这个难题不能单纯靠以上几种方法,简单治理,要全盘分析,甚至是多学科交叉地、综合性地进行治理,远不如文中所说那么简单。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调配、起用人才时,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目前国有企业实施企业改革的措施之一。我相信,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必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迈出坚实而又艰难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吕叔春.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戴园晨,姚先国.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战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邓冬梅,姜农娟.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3,(8).
梁维凯.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7).
李锡元.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
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雷蒙德·诺伊,等.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以上就是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