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浅谈YL公司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编辑:

2013-10-31

(4)培训体系不完善

培训没有分开层次来组织。YL公司的人员培训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期培训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人员坐在一起听着同样的课程,也就是同一期培训中,受训者有各个部门的员工及各个层次的领导。

忽视对新员工的培训。对新员工的培训又称为“岗前培训”。YL公司对新员工几乎没有什么正式的岗前培训。只是在培训初期对新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过几期岗位技能知识引导培训,很可惜,后来由于领导的原因又取消了。其实岗前培训对新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习惯有着极大的影响,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的员工最后也能知道做某些事的程序规定等,但可能却是以多次工作上的失误,给其他同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降低员工满意度为代价的。

缺少对培训的长期投资意识。YL公司现进行员工培训的出发点是公司出了一些问题,领导层想通过培训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想通过几周甚至几天的培训来培养一些人才,以提高公司的科技水平含量领导层们觉得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锻炼、培养自己的员工,恨不能短短几天的时间,就使自己的员工从素质到精神面貌都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于员工的培训,缺少长期的整体规划,对培训投入十分不足,没有把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途径。

(5)忽视培训后的评估工作

培训总结流于形式。YL公司每项培训结束后,由每位受训者写一份个人培训报告,再由培训负责人将每个人培训报告汇总,写成培训总结,交由副总经理签字、审批并存档。由于个人培训报告质量的高低没有与提薪、晋升、奖金等发生直接关系,因此,受训者认为写个人培训报告是个苦差事,毫无意义,写起来极不认真,潦潦草草几句话,没有什么价值。基于这样的个人报告,负责汇总个人培训报告的人员当然也写不出什么更有意义的值得借鉴的意见及建议来!

缺乏后继跟踪活动和资源。YL公司的培训一般都是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结,培训部门从没有追踪过受训者接受课程的情况,以及是否在工作场所使用了新技能,受训者也无法就一些遇到的问题向培训讲师讨教。对于每一次的培训只有流于形式的培训总结作为培训的收尾工作,而缺乏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能对下次培训提出良好的意见及建议。 (二)提高LY公司人员培训质量的对策

1、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培训思想及观念

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创办“松下电器”公司之初就设立了一所职工培训学校。他称自己办企业之道是:第一培养人才,第二制造产品。(注3)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定人之一,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曾提出: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体力劳动数量的增加要重要得多。(注4)

领导要重视并身体力行。同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一样,YL公司的老板也担心对培训的投资因员工培训后而付之东流,这种花自己的钱为他人培训人员的“为人作嫁义举”是当老板们无法接受的。所以对待员工的培训有一些消极的态度。事实上,培训是企业的义务和责任,接受培训是企业成员的权利。这种责任和权利统一的结果使企业能更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如果不让员工参加培训,实际上剥夺他们的发展机会。(注5)企业通过培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这将使公司在培养人才的投资上得到全面的回报。如果能够像FIAT集团的高层领导对待培训的态度,那么就不会担心培训投资得不到回报了。他们把培训工作作为企业的资本投资,企业经营者就要讲回报,即重视培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企业的高层领导就会要求培训机构和参训人员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注6)因此,对待培训投资,领导层一定要转变观念,对待培训一定要重视并身体力行,才会取得成效,才会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992年摩托罗拉公司用于培训的经费400万美元,新增课目100种,而公司由此获利达到5亿美元。(注7)

树立培训新观念。传统培训认为培训是一个阶段性工作,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程序化的短期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获得某种技能,以使其更好的适应某个岗位。而知识经济时代,更应注重员工在培训中学习的可持续性,它应该是一个全方位、随时性的学习过程,使员工时刻能感到在进步,要进行终身学习,并把每个学习机会转变成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因为培训活动可以发挥有效的沟通作用,它是参与者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建立网络的机会,有助于改善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协作程度。这就要求企业发展人才培训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建设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学习型组织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人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树立新观念,不断扩充和提升个人能力的风气。这样,即使培训后人员流动,但他能够带走的只是个人学到的技能,而整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和结构是他带不走的,而这些正是可以通过培训来形成的。

2、设置合理的培训机构

成立培训部对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管理。YL公司应成立培训部对各人员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管理,建议分为三大中心,每个中心的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执行及管理。这三大中心为:中高层领导层培训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素质培训中心,直接对培训部部长负责。

培训部员工工作要认真负责。负责培训工作的员工是培训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对培训项目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他们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才会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他们要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按年初制定的培训大纲设计培训科目和课程,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认真执行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督促与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各生产基地及市场销售人员的监督工作;确保讲师的授课质量;尽量提供受训者亲身实践的机会,并及时强化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大通曼哈顿银行坐落于纽约市中心,是一个培养和选拔职业商业银行员工的摇篮。他在员工培训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它的机构设置:它设置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人事部门下属一至五个培训处,由83位有经验的培训管理人员组成,他们的这种培训机构完成了银行的各种培训计划。(注8)

3、培训方法多样化

YL公司应根据每次的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对本次学习环境及学习成果转化的有利程度,公司的经济实力,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来综合决定每次的培训方法,做到灵活多变,效率最高,效果最佳,不要只是单纯的使用一支笔和一块白板这种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今年公司的全国微机局域网络铺设成功之后,就可以进行网络培训,一是可节省住返差旅费,二是受训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自行控制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速度等。

目前比较流行的培训和开发技术的方法很多,包括:在职培训、课堂讲授法、视听技术、远程培训、程序化教学、情景模拟、案例研究、计算机辅助培训。每一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况加以选择,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培训和开发的新技术也会越来越多,新技术的采用给培训和开发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对培训效果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由学到用的可转化性。不要让员工接受无用的培训。贝尔公司是一家从事通信设备制造的企业,其产品技术含量高,设备先进。贝尔公司对员工的培训由公司专门成立的管理培训工作的职能机构承担。对员工的培训先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需要具备的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然后针对不同部门的员工培训不同的内容。例如,对于项目人员和营销人员知识技能类的培训,培训内容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适合各自岗位的不同的部分。都有掌握的通用知识,如公司概况、产品知识、客户服务、客户管理、英语、电脑等专门知识;项目人员应掌握的专门知识包括管理基础、计划控制、项目管理、现场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沟通等;而营销人员应掌握的专门知识则包括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与定位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等。(注9)培训不同岗位人员接受不同的知识内容,而不是“跟风”现象的培训。YL公司在这一点上,应该向贝尔学习,千万不要再用散弹枪来代替步枪。(注10)让员工接受无用的甚至是重复内容的培训了!

培训要注意培养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有这样一种提法,叫做“一个快乐的领导造就了一个快乐的员工,一个快乐的员工造就了一个快乐的顾客,一个快乐的顾客造就了一个辉煌的企业”,(注11)无数实践已经证明,一个缺乏团队的精神,少有合作意识,不懂得互相尊重,让人心情不舒畅的企业,无论具备多么有利的外部条件,都难逃失败的厄运。YL公司在工作中已经出现了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工作起来心情不愉快的现象,因此在培训时更应该注意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与观念,将企业理念融化成大家日常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良好人际关系氛围,以充分发挥出组织的力量!

5、 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

各层次各部门培训要分开。对于各作业区的市场人员的培训,如果培训者层次不同,则必须要分开组织,可以按培训层次分类,如经理层、区代表(点代表)层、理货员层。不同层次的员工其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培训内容的设计不应该也不可以一样。因此,如果受训者层次不同,应按培训层次分类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的培训。

对于不同部门的员工,其应掌握的知识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因此,在接受培训时,也应该按知识的类别,分别进行培训。

重视“岗前培训”。新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每个人的工作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跟企业文化也不完全符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让员工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以一方面把新员工介绍到组织、部门和他们的工作伙伴中去,一方面向他们提供如何成为企业合格一员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技能的态度,教导其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应该注重价值观念的培养,注重对他们灌输经营理念、工作群体规范,以便建立共识形成强势企业文化。YL公司应重新对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加以认识,继续实施对新毕业大学生的岗前培训计划,但内容要有所增加,不能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

注重培训的连续性,增加培训的投资比例。知识经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带动社会生产中各种劳动形式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和不断开发新的资源的方向发展。人是知识的载体,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基,知识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科技知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知识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职培训工作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合作人”、“学习人”、“复合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对培训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加深,因此培训投资更应日益增加。像YL公司临时性“充电”式的培训思想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注重培训的连续性。

西方发达国家重视企业员工培训由来已久,“投资于培训”已经成为许多大企业的投资重点。美国伦纳德公司每年于每位员工的培训费用达1000美元,德国企业把5-10%的投资用于人员培训,其费用超过国家高等教育的经费。(注12)另外,有的企业建立“资助自我开发”制度,如大通曼哈顿银行为积极申请参加学历或学位培训的员工支付全部费用,学习人员的工资照发。但规定只能业余时间学习。这样做,企业自然增加了部分开支,但是从长远看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公司规模扩大时职工可以内部流动,尽快投入较大的工作空间;二是在公司进行技术调整时,下岗职工可以增加谋职机会。

形成具有特色的培训政策及制度。公司对于不参加培训的职员没有任何制度约束及惩罚措施,这样就助长了他们对待培训态度的随意性。公司培训部应尽快出台有关制度,以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继续出现。西方发达国家重视企业的员工培训,他们把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制度来执行。美国大通曼银行规定:无正当理由且多次拒绝参加培训者,银行予以解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宣称:他要把加强本国公民的职业培训,作为增加就业机会和振兴美国经济的‘杀手锏’。美国超过100名员工的企业在克林顿执政期间,以每年花费470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事业的代价,成功地执行了他的教育培训方案 。(注13)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对待培训“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态度,可以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把培训与晋级、提升、奖金等结合起来,做到“谁接受培训,谁受益”。因为,如果培训不能给每个受训者带来实际好处,促进其做好工作,不能与提薪或晋职发生直接关系,那么培训也就成了苦差事。签订劳动合同。培训后员工远走高飞是投资培训最苦恼的事,其实任何企业员工流动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采取的对策是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加以离职约束或者可以采取要求受训员工写培训总结的形式,根据员工的体会,把培训中最好的最有用的东西归纳出来,但培训总结必须与晋职、提升、奖金等紧密结合起来。

培训制度具体内容建议YL公司制定培训制度的内容

(1)组织培训与发展政策 (2)培训部管理功能及岗位职责 培训部管理功能; 培训业务管理内容; 培训部部长岗位责任; 培训部部长工作标准; 培训部部长工作程序。 (3)员工培训细则 新员工岗位前培训; 晋职培训; 新技能培训; 技术人员培训; 层级培训。   (4)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6、 重视培训后的评估工作

对培训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法、书面测试法、管理人员评价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培训前后对照法等等。要根据每一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提供培训后继续跟踪活动和后继资源。应该向受训者提供实时的培训讲师的联系方式,这样可以在需要指导时随时与培训师取得联系。后继跟踪活动是培训负责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一次培训的收尾工作,也是下一次培训的开始,为以后的培训奠定基础,提供参考。效果评估既是对培训部业绩的评估,也是了解受训者培训后情况的途径。公司在培训效果评估时,可以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让受训者填写《学员意见反馈表》,来了解培训目标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方式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培训讲师是否具有相应的学识水平等;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培训的效果,检验受训者是否学到了预期应该学到的知识;评估员工接受培训后行为的改变;分析评估培训工作所带来的最终成果,即评估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

四、培训与开发的未来取向

(一)未来培训与开发的趋势

1、新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幅度加大。在未来,多媒体、国际互联网和其他新技术的运用将日益广泛。新技术在培训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显,新技术在培训中的幅度也会越来越大。

2、培训部门将加强对智力资本的存储和运用。Lotus记事本、企业内部网等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视,说明公司正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把员工的知识(智力资本)转变为公司的共享资产。培训人员和培训部门还可能要增加某些职能,来管理知识和协调组织学习。

3、培训部门将成为“虚拟性培训组织”。虚拟性培训组织是培训的另一种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