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目标激励 制定建立在职工需求基础上的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既表明企业的努力方向,也代表职工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能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同。企业共同奋斗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和职工个人理想目标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能够形成激励职工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职工就会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个人的需求,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自觉性、创造性,进而敬业、勤业、乐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近几年,海尔集团实施了业务流程重组,把原来直线职能式的管理变为对市场负责的机制,实行内部“市场链”机制,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所有员工对上级负责转化为对市场负责,使得企业效益和员工绩效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创造热情[12]。
6、理想激励 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热情。因此,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理想,并努力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理想结合起来,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能力激励
为了更好地顺应竞争趋势,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1、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
2、工作激励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工作激励的无比重要性。
特别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员工更关注工作本身是否有吸引力、在工作中是否有无穷的乐趣、在工作中是否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工作是否具有创造性、挑战性;工作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就、获得自尊、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三)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可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同时,员工收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甚至学习、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
运用物质利益激励法,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绩效与报酬直接挂钩,工作业绩越大,所得报酬越多;第二,工作业绩考核评定力求公正;第三,在进行物质激励时,辅之以精神激励,把人们的追求引向更高的思想境界。
下一篇: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