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27
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强调法人财产权,强调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相应权力。根据企业经营内容不同,“四项权力”可进行不同的组合。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构成企业经营权;占有、使用和收益构成承包经营权;占有和使用构成使用权。但是当法人企业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对其经营的资产享有相应的权力时,国有资产固化现象出现了。例如,某企业即使效益不好,发生亏损,企业人员过剩,设备闲置,但如企业不愿向外界流出资产,任何人不能在企业破产前干涉其法人财产;同样,盈利企业,当企业需要投资扩大再生产时,由于企业具有法人产权,企业有权可以不利用集团内其他企业的闲置资产,而重新购置设备。
由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效益不可能是常量,时好时坏的事是常有发生的。所以对企业已有的国有资产来说,即使国家把它分配到各个企业法人手中,也不应“一次分配定终身”,企业的国有资产存量也不应是常量,应随着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流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继而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由原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的法权形态也从原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方式发展为企业法人财产权与财产所有权分离的方式,出现了“两权”分离。从前后联系上看,今天的两权分离是在过去两权合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不是孤立、自发地产生的,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今天,对于处于企业集团核心地位并代表国家经营集团内国有资产的核心企业来说,它不是一个仓库保管员,机械地、被动地看管集团内的国有资产。由于集团内的国有资产在企业中经营效益不一致,作为国家所有者代表的核心企业有责任促使国有资产从低效益企业向高效益企业流动。若国有资产不能流动或由于原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限制而不能流动,这样就又造成了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适应。因此,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客体或服务主体应是变化的。然而这种操作应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内部由核心企业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客体所对应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期间后实行。
四、企业集团资产优化配置机制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主要是在明确资产关系后对物质、资财的安排,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安排。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可分成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经营。
存量资本是以物质资料(主要是固定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形态存在的资本,它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本要素之一,存量资本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存量资本的规模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劳动投入量以及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数量能够随着生产的扩展而扩大,则资本存量的规模越大,生产的规模也越大。但是,如果存量资本的规模脱离了资本-劳动之间的客观技术关系要求和其他生产要素应提供的客观可能性,如存量资本规模扩张过度,反而会导致存量资本的规模收益递减,出现存量资本内部不经济问题。
第二,存量资本结构决定着生产从而进一步决定企业集团的生产增长。如果存量资本分布不合理导致资本闲置或不足,或被低效益的生产所占用,或高效益的产品资产占有不足,都会损害资本效率从而影响生产发展。
第三,存量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存量资本的投入,对生产增长的贡献是逐渐递减的,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注入,不能保持生产总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
因此存量资本在企业集团内部流动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上述三方面决定着资产存量优化的基本操作。存量资本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调整和转移应主要是指资本存量在集团内部的调整和转移,是以企业集团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资本结构、生产布局的重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存量资本在集团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客体变更,地点位移或服务主体的改变。
从法人财产权的角度看,资源配置是由与交易相关的因素所决定的,其内容可由如下两个基本原则构成:
(1)每一交易参加者的决策原则。这些原则引导着资源配置。
(2)参加者全体及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成员原则。
在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机制可用向量(M1,M2)表示,其中M1代表自主利益最大化导向,决策是以价格或其他等价变量为主要信息媒界自主做出的。M2代表自主进入或退出主体参加还是不参加市场交易,是由各主体自主作出的,各主体之间完全独立自主。
在组织机制下,资源配置机制可用向量(01,02)表示,其中01代表以权威为基础引导公共利益增至最大限度的导向,且决策是由等级组织权威以使整体利益增至最大限度为目标而作出的。02代表稳定而连续的内部关系,组织行为由占支配地位的组织所控制。参加组织即意味着成为组织成员全体的组成部分。
除了M1、M2、01、02以外,M1+01和M2+02也有特定的意义。
对于M1+01,它可指两种情况。一是交易的决策最终是权威认可的,但形成决策的程序却包含着M1类型的因素。这种情况对于国有独资多层法人型的企业集团来说,有利的一方面是引入了自主利益因素。二是交易的最终决策是在M1的环境中自由交换所决定的,但决策的程序要受01型的影响。这种情况类似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间的自主联系,即类似于政府指导下的自由交易。
对于M2+02,它亦指两种情况。一是原则上讲是02类型的,具有稳定的内部成员关系,但M2的因素是存在的。这种情况相当于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订立合同合作,其中存在着中断的可能。二是以M2为基本形式,参加者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组织约束少。
企业集团是一种包含有“组织机制”、“类市场组织机制”和“类组织市场机制”的企业组织群体。就目前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如贵航集团)来说,已存在“组织机制”、“类组织市场机制”。但是由于以往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限制及企业在兼并过程中无力承受的交易费用,使国有资产在集团内整体上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出现了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资产不足(活干不完);效益差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没活干、资产闲置。因此有必要发展“类市场组织机制”方式。
从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上看,企业集团有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出发核心企业具有相关企业兼并一体化取向;但从降低组织费用出发,又有以协议、合同等形式联合相关企业进行生产的取向。两种取向的合成决定了核心企业在资产优化机制目的上既不是将所有企业一体化,也不是同所有企业都以协议、合同形式联合进行生产,而是区分出不同层次,以不同产权纽带进行结合。
国有资产存量优化是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它不但涉及到资产经营效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现有生产的安排、设备的管理、维护及法人财产所有权等一系列问题。国有资产存量优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存量优化主要指:
(1)存量资本的结构优化。优化目的是解决存量国有资产分布不合理或被低效益企业、产品占用的问题。
(2)存量资本的规模优化。即在国有资产存量优化过程中,将没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资产调减,将由于资产占有不足还未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资产补足。
在优化过程中,存量资本的规模效益递减到一定程度时是优化的界限。对存量资本结构优化时,首先要对集团内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逐一评价,然后根据平均值所处的位置及其余平均数值的大小确定存量资产优化配置的对象组,最后在对拟调增资产配置企业的存量资本与收入增长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资产调整、资产调整的配对对象。
国有资产增量优化配置是高一层次的国有资产配置问题,除涉及到集团内、外部情况外,还具有风险性。它是一个资金是否投入、向哪里投入、投入多少、以什么形式投入的问题,多属于事前运筹,因此又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及操作性。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增量优化,除需要考虑上述问题外,还更多地具有战略性质,它能够凭借集团的融资能力,进行整体产品结构调整。因此,企业集团增量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在具有一般企业增量投资决策特性的同时,还有自身的特点:
增量国有资产的提高注重整体效益,注重以大资金、解决大问题,服从大战略。
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政府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运用投资组合方式集资,讲究资金成本,更注意投资决策前的基础计算和决策秩序。
投资分析是决策是否投资、投资多少、何时投资的根据。由于企业集团的投资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多具有战略调整性质,所以企业集团在投资决策时着重投资分析。
企业集团资产优化的内部管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主要动机是追求企业增长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提出了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问题。理想的控制情况是企业即能有一个合适的经营规模,资产所有者又能得到合理的收益。
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有效的所有权控制关键在于产权结构的构成和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方式。过于分散的所有权(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方式会导致控制力削弱。而过于集中的所有权和管理方式会引起经营效率的下降。总结日本和英国的管理经验,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管理应采取如下作法:
(1) 设立集团管理组织、集中管理事业部。
(2) 通过人事控制、业务控制、资本控制,建立适当的业务考核体系。
(3) 对于经济效益突出的企业,以经理管理控制为主,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把握企业有一个合适的发展速度(一般控制在G点附近)。对于经济效益偏差其经营管理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以所有权控制为主,控制的重点在于获得最大利润(将其发展控制在P点附近)。
(4) 对覆盖面大的产品以所有权控制为主。
五、资产控制和管理
资产控制和管理目前着力点是放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长远着眼点应集中于改善资本结构及筹资决策上。受计划经济习惯势力的影响,多数企业在筹资问题上习惯于眼睛向外:向银行、向上级、向国家要钱,缺乏并忽视了企业自身通过内部挖潜、改变投资组合来改变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结构的动态改变,促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降低,从而缓解或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企业内部挖潜,首先应作好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工作,根据经济效益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调整企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形态,也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等权益结构(不包括短期负债),它指的是一个企业长期的资本构成。
在现实中,决定资本结构的因素很多,除了资本成本,财力风险两个主要因素外,还有如下一些重要因素:
企业经营的长期稳定性。
管理人员所持的态度。如管理人员不愿使公司的控制权旁落,则可能不愿增发新股,而尽量采用债务融资。相反,如果管理人员不愿冒风险,可能较少利用财务扛杆,尽量降低债务资本的比例。
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态度。通常,企业都会与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商讨其资本结构,并且对他们提出的意见予以充分重视。如果企业过高地运用财务杠杆,贷款人未必接受超额贷款要求,或者只在相当高的利率条件下才同意增加贷款,这样增加了企业额外负担。
保持借债能力。对于一个经营好的企业,适当增加负债权益比率(改善资本结构),可以增加权益报酬。从短期上看,企业的资产负债比较低,企业给人以较好的财务形象,但从经营上看,资本的平均成本较高,这并非是一种好的决策。由此看来,如何掌握负债权益比率还有一个“度”的问题。
企业增长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低可能只通过留用利润补充资本,而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必须依赖于外部筹资。所以增长率高的企业与低的企业相比,会趋向于使用更多的债务。
企业的获利能力。一般具有很高投资利润率的企业很少使用债务,因其可以利用较多的留用利润来解决筹资问题。我认为如果仅用资金使用数量是否够用来作为是否筹资的标准的话,这样做可以。但是,如果从资金使用成本的角度来看,这样还不够,应该通过发行债券,购买股票等形式,这样既完成了筹资任务,同时也达到了改善资本结构的目的。
税收因素。利息费用可以减税,而股利则不能减税。因此,企业所得税率越高,借款、举债的好处就越大,所以税收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刺激作用。
总之,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深化,资产运做问题会越加突出。合理的组合,优质、大数量的资产,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标签:企业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