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23
改进前保养模式由于生产设备的机械保养由生产部完成,导致保养计划、工作单、保养程序都是分散管理。手工操作居多,难以控制整个公司的预防保养过程因此,工程部,质量部,生产部,信息技术部组成一个团队,将共同开发公司的预防保养系统,命名为GPMS系统,根据某制药公司的实际情况,将预防保养的管理从手工化向电子化过渡。
GMPS流程的特点有可以集中管理保养计划、工作单、保养程序,系统操作居多,容易控制整个公司的预防保养过程。
2.新开发系统提出的要求
新开发系要求能根据设备的信息,预防保养的信息,自动的建立预防保养的计划,并按月/按设备打印报表;管理员按月发放预防保养工作单;工作单随相应的标准预防保养程序一起被打印;保养人员按工作单及标准预防保养程序进行保养;并填写工作单上的内容;完成工作单后,将相应的信息输入GPMS;通知GPMS,该项工作完成;管理人员可查看保养工作完成的状况。 GMPS系统的计算机验证
(1)计算机验证的范围
规定出台以前的设备不需要计算机验证;不可以编程或构架的计算机化系统不需要计算机验证;如果装置或设备收集法规所需要的电子数据但并不储存这些数据不需要计算机验证;当计算机化装置或设备储存电子数据并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管理或更改,应需要计算机验证;当计算机化装置或设备属于“重要信息系统”如批记录时需要计算机验证;和GMP相关的重要部分并由高集成的计算机系统来控制的装置或设备需要计算机验证,如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由于GPMS系统涉及到电子数据的存储及电子数据的管理和更改,因此需要对该系统进行计算机验证。
(2)计算机验证团队要求
质量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需共同参与确保计算机化系统的建立,安装和使用是可靠的,并且符合法规的要求;项目负责人需确保计算机验证是整个项目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由另外的人来做。计算机验证不允许以后再做而应该作为系统实施的一部分来做;需有一个团队来进行验证,团队负责人负责项目过程中的验证,验证团队需制定验证计划,测试方案和相关文件;质量部需要审核和批准验证计划,监督整个验证过程并符合所有法规的要求;系统管理人负责指定合适人员参加验证活动,包括制定“用户需求”,系统接收,验证测试,验证完成后系统的维护。
(3)验证方法
对于具体的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的程度由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产品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潜在危险;法规条列的影响;商业上的重要程度。验证步骤:计划,即决定验证方法和准备验证计划;详细要求,即制定详细的用户要求;测试方案,即准备文件如何去执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等。执行测试,即执行测试,注明偏差,记录结果等。审核和报告,即总结所有测试结果,证明符合用户要求;维护在验证状态,即使用和管理系统在受控状态。
(4)计算机验证的实施
根据计算机验证的要求,由质量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共同组成一个团队,按照计算机验证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了计算机的验证。系统在验证完成后,正式投入使用。
六、备件管理
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备品配件管理是一项繁琐且易出差错的工作。备品配件往往品种多,资金占用大,如何优化备件管理,作到计划准确,储备合理,管理先进,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创造条件是很主要的问题。即在满足生产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备件储备,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有。
在维修工作中,备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多备件进行储备管理,在设备维修需要时可以给维修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优质备件,为设备维修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科学管理好备件,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维修效率,缩短设备维修时间,尽早的使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维修的准确度,提高维修质量,完全按照质量要求,时间要求,顺利的执行维修计划,更好的完成维修任务,以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维修效率的提高,维修时间的缩短,减轻企业因设备维修带来的损失,平时在备件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留心设备运行,注意观察熟悉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规律以及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准备好设备中容易磨损的各种零件、部件,做好维修前的零部件的加工、采购和储备。
七、结论
设备规划是研究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学科,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括设备的规划、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对设备规划的内容、设备的运行管理、GPMS系统以及备件管理仅做了简单的描述。
参考文献:
[1]徐扬光.设备工程与管理(第二版)[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杨志明.机械设备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郁君平.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赵艳萍,姚冠新,陈骏.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学工业出版社,2004.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的设备规划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企业研究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