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工商管理 > 企业研究论文

关于企业控制权配置

编辑:

2016-09-22

企业中间决策层通常是指企业的业务部门或事业部,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产品和市场组合问题。从决策的角度看,中间层是企业两种不同信息交汇的地方:来自于作业层的信息由此向企业战略决策中心转移,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由此传达给作业层。中间层的决策可能作为企业战略决策中心的参考,但对于作业层的决策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部除了一线生产者外,他们对于企业资源运用状况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尽管他们并不直接和生产性物资资源发生关系,但是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业层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结合的方式与程度。在企业内部知识体系中,他们承担着将企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会知识正式化、编码和传播的职能,同时还是组织学习的实施主体。

企业最高决策层实际上是对整个企业实施协调和控制,这种决策是战略性决策而非常规性决策,其针对的是企业整体的、长远的、根本性的决策问题:诸如企业的发展方向,远景规划,经营目标;协调企业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对企业重要的人事安排及内部各部门间的利益分配与关系协调;投融资决策等等。

在一个独立的企业里,上述三个层次各自拥有相应的控制权,每一层次的控制权的实施或者说实现程度,依赖于该层次的个体所拥有的决策知识与决策能力。由于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禀赋和企业内部知识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一是水平上的不均衡,其不均衡性有三种表现:(1)企业的领导不一定也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企业里的下层人员往往拥有比领导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并因此掌握着某一部门或职能的控制权;(2)企业的领导可能因具有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而使其比下层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3)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来源千差万别,知识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另一种是专业领域上的不均衡,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领导掌握战略性知识,而员工掌握操作性知识,或者具有战略性知识的人不在领导的位置上而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往往只具有操作性知识。掌握战略性知识的领导不可能通晓全部的操作知识,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下层员工的知识特点,因此,其战略思想可能限制了下层员工的积极性,并最终限制了员工操作性知识的充分发挥。掌握操作性知识的下层员工也可能囿于其专业知识的领域,难以理解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领导的意图,从而在具体贯彻执行中,偏离领导的本来目标。个体的决策能力源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但不仅仅是学习与培训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基本价值观、性情和兴趣。因此,决策能力与社会财富的分布不一定是对称的。 自上而下的授权控制流与自下而上信息传导控制流的互联互动机理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更多的讨论是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单项的控制权:如何将控制权分散,把它们授予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即如何分权与授权;同时,由于企业内部中的分权授权是通过行政干预来完成的,而不是一种市场的自愿交换。因此,这种分权授权往往不能很好解决控制权对决策知识与决策能力的匹配问题和对代理人的监控问题。这正是经济学中一直努力试图降低的所谓的代理成本问题。因为一方面,知识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企业组织的授权成为必要:只有授权,企业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即与决策有关的知识和信息的不均衡而导致的效率损失;而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的授权又会导致授权者对代理人监控失灵问题,产生相应的代理成本。在完全集权化的情形下,代理成本最小,但是知识转移成本却很高;在完全分权化的情形下,知识转移成本最小,但是代理成本却很高。基于此,结合前述分析,我们认为完整的企业控制权是由战略控制权、业务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组成的,企业的这三个层次的控制权并不仅仅只是单项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彼此相互联系、互联互动的。具体来讲,从较低层次的控制权方面看,总是由较高层次的控制权主体授予的结果,在决策上是对上一层次决策的执行与贯彻,是把上一级的决策结果作为自己决策的既定约束条件;从较高层次的控制权方面看,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不仅仅是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禀赋,还依赖于下一层次所传递而来的信息与知识。

自上而下的授权控制流是战略控制权——→业务控制权——→作业控制权;自下而上信息传导控制流是作业控制权——→业务控制权——→战略控制权。这两个流程反映的是企业内部代理链,它们构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通路。如下图所示:

企业控制权体系内部这两个控制权流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的,是企业激励机制和效率机制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过程。并且,随着企业内部知识积累越来越重要,战略控制权的配置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另两种控制权的配置。

总之,如果用系统论的观点并结合物理学的知识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完整的企业控制权体系看作是一个原子。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作为单个体的原子,是整体意义上的控制权;而非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原子内部系统,原子内部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系统。原子内部依其各自的特点,构成与之相适应的闭合循环运转通路;只有运转通路的正常,才能有足够的能量保证原子运动。能量愈大,原子运动越快,其形成的磁场力越大,从而吸附更多的电子和原子。如果通路链条断裂,原子运动能量供给不足,其运动减慢,磁场力减弱,最终可能被别的原子吸附过去。因此,企业控制权应是上述两种控制权的有机结合与动态协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Werin ,L. and Wijkander ,H.(中文版).李风圣,主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林俊清,黄祖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J].财经论丛,2003,(1).

王月欣.从动态博弈视角看企业控制权的配置[J].南开经济研究,2004,(4).

瞿宝忠.资源全球化公司控制权配置本质研究[J].社会科学,2003,(7).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7,(1).

[10]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J].经济研究,1997,(5).

[11]马成硏.从企业内部知识分布不均衡看“授权与控制悖论”[J].当代财经,2003,(7).

[12]刘磊,万迪.企业中的核心控制权与一般控制权[J].中国工业经济,2004,(2).

[13]顾伟华.公司控制权问题分析[J].上海企业,2002,(10).

[14]秦志华.企业控制权辨析[J].财经问题,2002,(3).

[15]Grossman ,S. and Hart ,O.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 ,94.

[16]Fama ,E. and Jensen ,M,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d. 26

那么关于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关于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关于企业知识共享的复杂性分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