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16
二、心理学视角
学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有很多研究成果,其中发现在检索到的929篇文章中有511篇文章从心理学视角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理由,占55%,可以说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理由的成果非常可观。
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物质贫困,还存在着“心理贫困”,他们大多数都存在着自卑、负担和压力感大、心理冷漠缺少感恩意识、焦虑不安、内心封闭敏感等理由。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者们也提出了从单一的资助模式转向多元的资助模式过程中,要从心理上帮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他们端正心态,具备积极、主动、向上的动力,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习和生活。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一文说:“大多数获得资助的学生在思想上是积极上进的,但由于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较落后地区和家庭,在英语口语、计算机水平、艺术特长、知识视野、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由于客观成长环境造成的先天不足,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接受能力弱、能力提高缓慢、自我评价过低的理由。因为家庭的贫困、囊中的羞涩、寒酸的外表而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自我否定,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悲观,缺乏自信心。”由于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有学者提出:“要注重精神上的扶贫援助,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谈心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诚信观,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理由,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因此,应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与心理援助渗透于助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做到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此外,季枫《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深思》,吴玉明、杨文斌、谢太平《感恩维度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研究》,刘洁、熊国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新模式探索》,赵健、董晓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新模式》等也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的。三、教育学视角
以教育学为视角去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研究成果也很多,此类成果一般是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教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来展开讨论。如安冰《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理由研究》一文,是从资助管理的角度来展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分析,全文共有五个章节,其中包括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目前状况、教育管理的案例、管理的经验与启迪以及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和倡议等方面的内容。他认为现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的教育成本分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国家方面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家庭方面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因素,高校方面的学校培养成本因素,社会方面的由于学校、专业的差别导致收益差别的因素,等等。由于上述因素,政府在制定高校收费标准时就需充分考虑学费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和学生的生活成本;政府在制定资助政策时应遵循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受益的社会各方同时分担教育成本,按照收益多的应多负担,收益少的可少负担的成本分担原则。此外,韩燕燕《高等学校“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能力开发资助模式探索》、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等文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教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其能更全面地发展。
四、分析与深思
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从研究的视角来看,以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切入的论著非常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理由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而创新性强的研究较少,思辨性及推理式的研究较多,而定量、定性的研究较少。此外,能举出大量成功的个案的作品以及结合实际数据的成果至今仍阙如付,这就需要更多的学者能够结合实际,多运用各种调查策略来获取真实的数据,以运用其数据来展开有力的分析。
从研究内容来看,都集中于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模式,以及资助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而关于其实施的效益和公平方面的理由则较少涉及。而随着资助模式不断发展,学者们对其研究也只是从大体上,或是共通性来展开研究,而对于特殊性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说不同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心理能一样,是否都适用新的发展模式,是否能在短时期内起到受资助的效果,等等。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述,更多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
标签:技术经济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