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学 > 基本理论

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论文

编辑:

2015-09-28

第一组织自身缺乏服务的理念和使命感,着名的管 理学 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第三部门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没有理念就没有第三部门。当前我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并不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成立,许多都是由原来的政府或国有企业脱换而来,组织成员也不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加入,组织成员中的许多来自于政府部门,而只是将其作为赚钱,谋生的手段。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组织的官僚气息严重,成员丧失工作动力,对组织的发展毫不关心,工作散漫,态度恶劣,严重的违背了非营利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第二组织是政府的附属机关,缺乏自治能力,由于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特殊转变,因此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同国外的非营利组织(从草根组织发展而来)不同。中国的慈善组织从出生起就不是来自民间,而是源于政府的推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这些最主要的慈善组织,其最高 管理 者至今都是由政府官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全国政协常委范宝俊则担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甚至还具有 行政 级别,人员属于公务员编制,本身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因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 财政 上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组织中的重大决策也带有很强的官僚色彩;并且由于目前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因此,无论是从登记管理,人员组成还是日常运作上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的,充当的是政府的附属机关的角色。这一特性使得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能力产生怀疑,组织自身的发展都要听从政府的安排,又如何能担当起“点化人类。改变社会大众”的神圣使命呢?

第三组织的信息不透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尤其是 财务 信息。对于一些企业捐赠的大的款项,企业有要求用于指定用途的,企业可以同非营利组织签订协议,这可以达到专款专用,但是对于公众捐款呢?在中国。大多数慈善组织目前只通过年报来做信息披露。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副研究员葛道顺表示:“年报对于善款收支情况的说明只是一个总数,可用于专业 审计 查帐,对于公众没有任何意义,公众依然不清楚善款具体使用。

第四组织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一方面缺乏 民主 ,组织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是基于全体成员的共同认可,理事会应该是决策机构。但很多非营利组织内部没有设立理事会或成立理事会是基于组织成立时机构设置的要求,没有真正起到真正民主,公开决策的作用,真正的决策权利落到少数人手里,理事会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组织内部缺乏绩效考评机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评不同于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数量很难量化,因而在提供服务时,就会存在“ 免费 搭车”的现象,造成潜在资源流失严重,因此尽快建立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考评机制是当务之急。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相关推荐:

浅谈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浅谈德鲁克管理理论启示论文 

标签:基本理论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