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论文

关于渝东南翼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研究

编辑:

2014-09-19

三、渝东南翼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

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基础性支撑能力弱、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是渝东南翼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水平偏低。

渝东南翼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重庆经济板块中均处于最低位置。2011年,渝东南翼城镇化率与全市相比,低23.4个百分点;论文格式与都市发达经济圈相比,低54个百分点;与渝西经济走廊相比,低19.1个百分点;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相比,低8.1个百分点;与一小时经济圈相比,低34.6个百分点;与渝东北翼相比,低7个百分点。再从区域内来看,渝东南翼的城镇化发展也不平衡,是一个“总体偏低”和“低中有高”的格局,呈波峰型特征。

(二)基础性支撑能力仍然弱小。

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交通通道不畅,公路等级及密度低,农村用电安全性差。工程性缺水突出,局部地区还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路网密度仅为全市的64%左右,对外通道偏少,主要对外公路通道(国道)仅4条。截止2011年底,行政村通畅率仅为56.3%,低于全市12.7个百分点;农村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2%左右,还有超过百万的群众没能吃上方便、干净、安全的放心水。

(三)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截止2011年底,6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全市的5.42%,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4.44%.虽然各区县都有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都很明确,但无论是投资强度还是产出密度,目前都还没有达到有关工业园区的政策规定指标。全域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2.71%,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市的2.62%,利润总额仅占全市的2.81%.工业总量最大的黔江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6亿元,与2015年实现500亿元的目标有较大差距。[LunWenData.Com]

(四)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从人均占有耕地来看,2011年黔江为0.8亩,彭水为1.04亩,都比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低。而且山地多,平地少,用地条件差,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石灰岩分布广泛,石漠化现象突出,水土流失严重,降水时空不均,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扩张面临严重的土地和环境制约。

(五)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理念淡漠。

尽快把城市做大的粗放型发展冲动,淹没了把城市做优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盲目追求宽阔平直的快速系统建设,而对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缺乏意识,有的城市甚至取消了自行车道。钢筋水泥森林建筑满目皆是,绿色低碳建筑难觅缩影。在日常生活中,城市居民乱倒垃圾,农村居民乱烧秸杆,节约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没有成为真正的行为自觉,低碳生活方式还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四、打造中国低碳生态样板区

渝东南翼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其总体思路路径是:瞄准一个定位———倾力打造全国低碳生态样板区;做好六篇文章———坚持建设紧凑节约型城市;加快城市设施的低碳化改造;引导发展碳汇林业;全面发展城市低碳生态工业;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绿色商贸物流。

(一)坚持建设紧凑节约型城市。

做大城镇体量,这是当前渝东南翼城镇化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渝东南翼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推进城镇化相比其他地区要困难得多,要想有所突破,除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外,还必须改变城市的狭小拥挤现象。近几年,黔江、酉阳、彭水在县城扩张上通过穿山架桥,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做大城镇体量奠定了用地基础。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渝东南翼正全力打造城镇集群,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中心镇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区县城。只有把中心城市和县城的体量做大,才能为转移人口提供最基本的居住空间。强化节地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万人的紧凑式用地标准,用好每一寸土地。要防止工业用地的粗放发展,推行两类用地的混合布局。尽快转变纯而又纯的工业区、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实施综合性的产城融合的新城建设模式。创造条件,把保障房与商品房进行混合布局。这种“混搭”既能节地、节能,减少交通流量,改善景观多样性,又便于创造就业岗位,传承历史文脉,和谐社会关系,强化城市特色。

(二)加快城市设施的低碳化改造。

发展绿色交通。低碳生态城市必须是一个可步行的城市。在规划方面,编制以绿色交通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理论上要优先以步行为导向,其次考虑以自行车为导向,而后再考虑轨道、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公交系统、小汽车使用为导向。黔江在新城建设过程中结合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相结合的新区用地特征,可采取“步行+自行车+道路公交+公交专用道+轨道交通网+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的主导模式,营造快慢结合、动静相宜的交通营运环境。引进河南新乡“底盘换电”技术和商业模式,大力推广电动公交汽车和电动出租汽车。在新城连贯火车站、机场、大型企业、社区的通道节点上建设PRT,更好地发挥多模式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建立科学的城市雨洪排水体系。完善渗入地下、收集回用、调控排放等基本措施,引进智能化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动态、实时地掌握城区雨洪状况,及时地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减少和避免城市暴雨灾害,使防洪和雨水利用相得益彰。

(三)引导发展碳汇林业。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以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林业工程,构建城市园林、山区森林、道路林荫、农田林网、乡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新格局。利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将城周山体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封山育林。大力发展速丰林。尽量发挥其在快速生长中一方面聚碳,一方面变现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业及特色种植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注意对林中废弃物进行清理储存,作为生物质能发电的重要原料出售给企业。

(四)全面发展城市低碳生态工业。

在全市规划建设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建设中把握机会、找准位置、分得蛋糕。如石柱目前已经投产的重庆地球卫士石头纸项目,在进一步达产增效的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搭建,可以把产值由20亿元做大到50亿元以上,在参与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展示石柱的实力。黔江除把PVC联合一体化项目建设成生态工业项目、实现资源的内部循环外,还要引进其他关联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让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这样,形成由PVC联合一体化项目实现的大循环和多个关联企业实现的小循环组成的“循环圈”,打造重庆低碳生态工业典范。[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五)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参与开发页岩气。市上对渝东南翼开发页岩气寄予厚望,确立了打造中国内陆“沙特阿拉伯”的目标。其行动方案包括:吃透国家和市上相关政策,争取建设项目;与市上公司联合,发展相关产业;扶持地方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参与开发;围绕页岩气开发,发展配套服务业。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电。在风电建设方面,石柱的狮子坪风电场目前已有3个机位开始并网发电,其余的将在2013年6月底竣工投产。

生物质能主要是与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涉及到彭水、酉阳、秀山三县,合作内容主要是建设生物质能电厂、生物质能资源基地等,目前进展最好的是酉阳。发展“家庭光伏电站”.鼓励城市居民在自家屋顶建立“家庭光伏电站”,特别是在自建房多的社区建立示范区,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一部分聚居人口多的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家庭光伏电站”;对居住地特别僻远、国家电力网络无法覆盖的农村散户,政府作为一种扶持手段,为他们建设“家庭光伏电站”解决自用电问题,对前期投资政府应进行财政补贴。

(六)加速发展绿色商贸物流。

用足稀缺资源夯实物流平台。正阳现代物流基地的稀缺资源是机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集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检验、物流信息服务及综合商贸于一体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高度关联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的稀缺资源是地缘,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最终在渝鄂湘黔边区形成“卖武陵、买武陵”格局。培育骨干物流企业。结合全市“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工程”、“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和“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的实施,培育壮大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物流企业体系。实施建设重点商贸项目。打造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消费品、特色工业品、生产资源等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培育黔江专业市场集群、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等特色专业市场集群。培育核心商圈,积极引进大型综合商场、品牌连锁超市和专卖店等商贸业态,完善餐饮设施,改造提升一批美食特色街,大力培育信息服务、美容保健、商务休闲、家政服务、托幼托老等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打造黔江百亿级商圈,增强区域核心商圈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构建五大保障

要实现渝东南翼上述思路或目标,就必须构建规划、政策、协同、实践和创新五大保障。

(一)构建规划保障,探索建设模式。

规划是灵魂和方向。从指导思想、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绿色交通、绿色市政、建筑节能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策略和实施意见。先行先试,探索西部山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依照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的自然要素,发展和运用与西部山地相适应的低碳技术,促进人口城市化与低碳生态内涵的统一。发挥优势,探索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利用渝东南翼生态植被保护较好甚至存在大面积原始森林的条件和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将低碳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全过程。大胆探索,建立政府带动、企业推动、城乡互动、全民行动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机制模式。

(二)构建政策保障,加强宏观引导。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和支撑,并且是一种立体化、多层次、全过程的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健全适合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体系,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一起,共同纳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改革干部考核办法,按照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把以GDP增长和城镇化率提升为导向的考核,变为以能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构建责权明晰、高效务实的组织领导制度和协调制度,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定有利于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政策。

(三)构建协同保障,实施“X城同创”.

“X城同创”是指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等省级和国家级称号城市进行打捆创建,通过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低碳生态城市又兼顾了这些称号城市的诸多因子,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试点城市也是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基础。因此,渝东南翼要充分利用开展“X城同创”取得的经验,把写进规划的酉阳、秀山、彭水、武隆、石柱、黔江等全国低碳县(区)试点示范建设,纳入“X城同创”活动,同部署、同推进。比如酉阳就可以把创建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县纳入“X城同创”活动,变“三城同创”为“四城同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在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