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公共管理 > 其它公共管理论文

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编辑:

2013-12-09

  以公共政策促进劳资双方提高人力资本

  在取得稳定就业的预期后,农民工可能花更多精力积累专业性人力资本,使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更明确。但仅靠农民工自身努力是不够的,需促使劳资双方都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关键在于促进劳动者和企业订立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为双方可用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来规避劳动力市场“为其他企业培养人才”和员工失业的风险。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企业与农民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共识,也有利于双方在提高收入水平的谈判博弈中取得共识。在劳资双方达成共识后,才会形成“就业稳定预期—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平稳发展—员工收入增长—融入城市机会增加”的良性循环。

公共政策在稳定农民工就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着力点也应该是促使企业和农民工参与人力资本投资。

  可从弱化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功能着手,对于农民工融入城市,应该主要发挥户籍政策导向作用,而不是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功能。如广东省等沿海地区发挥“积分入户”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及 “积分入学”政策的调剂作用,通过完善居住证制度,逐步形成“行政引导+市场调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农民工融入模式,其政策设计初衷也是通过提高农民工素质实现就业稳定性,通过引进和留住城市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

  为避免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成为坚固的结构性障碍,可通过整合相关制度,创新城市的服务管理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与市民基本相当的子女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租赁住房、就业促进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财力存在差异,在提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该考虑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农民工的分类分层管理服务,有条件、分步骤地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为防止大量农民工集中流向少量(特)大城市,应该在公共政策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设计时,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暂不具备融入城市条件的农民工,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疏导,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提供与其他市民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城市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可提供差异化的后续公共服务,加速其融入城市进程。

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简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析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