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论文

农村公共财政的前进方向

编辑:

2013-12-17

 3.需求导向型的财政

  这是一种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变化的动态发展型财政,其基本制度特征是:公共物品和服务要适应农村的公共需求;农村公共财政的制度安排要随农村社会经济基础和相关制度环境的变化逐步优化升级;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和结构、范围要以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需求为标准。从现实看,嘉兴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具备了公共财政在农村的平等化和普及化。全市新增通县公路1509公里、城乡公交线路36条,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99.8%,农村路、水、电、燃气、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出现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医疗、、教育以及文化卫生等问题也开始非常关注,2007年,全市创建省级教育强镇通过率达100%;216.7万农民免费参加体检,农民人均报销医疗费31元,增长71.4%;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65%以上;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人均82元,增长38.1%;村级文化阵地平均建成率达88.8%。

二、嘉兴市农村公共财政公共化的制度环境分析

  所谓公共财政制度的制度环境,是指制约公共财政的经济制度、经济水平和结构、意识形态和民主水平的总和,它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方式和基本内容。市场式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式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两个必要条件,而财政公共化还与思想观念(指主体的认识水平和共同偏好)的改变以及政府执政能力(效率)有关。而嘉兴市农村公共财政建设也有其特殊的制度环境。

  1.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质逐渐减弱

  虽然嘉兴市的城乡二元经济仍然存在,但城乡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05年嘉兴市农业总产值139.70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7.45%,而农业人口比例从2004年的77.71%下降到了76.52%。2005年,秀洲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2元,同比增长15.03%,与同时期的城镇居民纯收入15555元、同比增长8.08%相比,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小。到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163元,增长13.5%,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人均消费支出2005年为5439元,同比增长4.6%,恩格尔系数达40.79%,用于居住消费支出增长32.35%,家庭设施、医保、教育开支明显增加。在城乡之间经济开始向平衡发展时,要求公共财政配置一定要赶上农村的经济变化,弥补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所引发的问题,要求公共财政公平对待农村的所有居民,从收入的集中到公共支出都要体现公平原则。

  2.独立的市场经济制度在农村逐渐形成

  上世纪90年初,在其他省市的农村逐渐接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个体农户分散生产的状态时,嘉兴的大部分农村开始了参与市场经济的新的尝试。出现了工业企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休闲产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等五种农业发展模式,他们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据所在地区独特地理、人文和市场网络的优势,借助工业企业的发展推进特色产品或产业链,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甚至以各种的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调查数据显示,秀洲区一区128个村,就有123个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有些还成立股份制企业进行运作。他们还形成了以地区生产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的,如:王店牌三园鸡、丰禾牌西瓜、凤桥水蜜桃等。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