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12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问题的成因
(一)产权模糊,无法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信用社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信用社产权制度方面的缺陷。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历年积累的产权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既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又有国家银行支持,还有农村信用社职工的劳动积累,其产权关系十分模糊,难以量化。而长期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让权,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地方金融机构的定位方便了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干预,作为农村信用社产权的所有者从来没有行使过所有者权力,造成了真正的所有者缺位,财务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服务主体。
(二)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农村信用社不能形成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对经营者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
委托者与代理者存在利益偏差,在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监管者多方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约束机制弱化,代理人为了追求地位、权力、个人收入,很少或者无权考虑委托人的利益,更谈不上认真履行委托代理契约,出现了大量“败德”行为,如“内部人控制”。没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无法形成统一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必然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农村金融机构三个目标之一:提高财务持续性,缺乏必要的制度基础,很难实现。
(三)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反复变更,改革开放之初到1996年的十几年之间,农村信用社接受农业银行的管理,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即是为农行服务,充当基层营业所管家的角色,为农行提供足够的营业费用;1996年行社脱钩之后,农村信用社先后接受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是控制费用,维持正常运转的需要。2003年,开始推进新一轮“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之后,农村信用社被改造成县域内农村农民、中小企业及信用社职工为员工的中小型县域金融企业,追求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开始进入了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范畴。但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加上大部分股东素质较低,农民居多,且许多农民社员当初入股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取优惠的贷款而来的,他们的股东意识非常淡薄。财务管理的目标服从于监管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目标趋于模糊。
(四)理财者素质不高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的典型调查,在农村信用社的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不足1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其中会计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不到10%。一方面,信用社联社、信用社的财务管理者主要是县乡行政任命的主任和财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普遍老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现代财务理论变化缺乏必要了解,无法应对变幻的理财环境。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裙带关系和关系网,使有些真才实学,坚持原则,上进心强的财务人员得不到重用,从而纷纷外流,而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因为缺乏良好的竞争环境,没有相应的收入分配的弹性机制,难以录用, 财务管理人员结构得不到更新,理财水平无法提升,导致大量财务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信用社改革亦受制约,其职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标签: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