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浅析创业机会异质性及其识别方式理论诠释与扎根

编辑:

2013-12-02


  (二)知识观视角下创业机会类型的重新诠释
  Smith借鉴知识管理领域对编码型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和默会型知识(tacit knowledge)的区分,认为创业机会也可分为编码型机会(codified opportumity)和默会型机会(tacit opportumity)两类。前者是指能明确记录、阐释或沟通的新手段一目的关系,后者是难以编码、阐释或沟通的新手段一目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默会型知识和编码型知识的差别开始,研究默会型机会和编码型机会的不同性质特征。默会型知识和编码型知识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可转移性、可获得性、可聚合性和可借用性等方面。其一,两种知识的可转移性即其知识传递机制不同。编码知识属于Popper所说的“第三世界”的知识,可抽象化并存于客观世界,无需知识主体的参与即可理解和共享,易于交流和转移,并且转移速度较快。而隐性知识难于整理和表达,它属于Popper所说的“第二世界”的知识,在缺少知识主体时它难以交流、理解和应用。由于隐性知识具有行动导向和个体化的特征,因此只有建立高度的信任以及紧密的互动才可能达到共享目的,且发生转移的速度较慢。其二,两种知识的可获得性即其获取和积累的方式不同。编码知识可通过逻辑推理产生并通过正规学习而获取。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在相关背景中的实践摸索即通过“干中学”来获得,因而体验的多样性和个体对背景的介入是决定隐性知识产生和积累的关键。其三,两种知识的可聚合性即其集成潜力及可借用性即其借用方式也不同。编码知识可集成在单一的地方,以客观的形式存储,无需知识主体的参与即可为他人所借用。而隐性知识是依附于主体和背景性的,因而是分散的且不易于集成,其借用及集成均需要知识主体的主动介入和紧密合作。基于默会型知识和编码型知识的区别和对实践中创业机会的理解,我们可以列出如表1所示的编码型机会和默会型机会的区别。
  Smith等指出,尽管有研究者认为“机会极少以相当齐整的形式出现”,但是编码型机会还是有可能呈现出比较规律的形态,此外,他们也相信这种编码型的机会比默会型机会更为普遍。利用PSED项目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显示,与默会型机会相比,编码型机会更为普遍,系统搜寻是发现编码型机会的主要手段,而默会型机会往往是偶然发现的结果。同时不同类型的机会实现其价值的路径也各不相同。Samuelsson指出编码型与默会型机会在开发过程与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这意味着作为机会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开发不同类型的机会而开展的资源整合活动也存在差异。首先,先前掌握的知识是发现默会型而非编码型机会的关键。其次,社会资本对编码型机会和默会型机会识别的影响也不同的研究提到了这一点,但并未进行深入地论述,因为接触承载机会的 信息是发现机会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类型机会的条件下,创业者利用社会资本来获取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就可能存在差异,而个体社会网络是创业机会信息的主要来源,也就有必要探讨社会资本在解释某些个体更容易发现某些特定机会方面的作用。
  从之前对机会不同角度的分类研究可以看出,机会内部存在着相互差异巨大的异质性,而且创业活动是个体、机会之间的动态匹配过程,创业者内在特征、机会识别方式与创业机会类型之间的匹配程度将决定着创业的结果。因此,十分有必要将机会异质性引入创业机会识别、评估和开发的研究中,来考量不同类型机会在其过程中的差异。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