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选题

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依据

编辑:sx_houhong

2014-03-11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依据如下文

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的目的是,探究二者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也许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双方都有启发意义的所在,分析之后有望发现,双方可以互相吸取有益内容,从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语境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相对较为集中的。

语境重要性的原因在于语境概念自身的独特性。“大约1960以来,语言学模型在文学文本描述中的直接或间接运用取得新发展”、“总而言之,诗学的许多问题也就是话语和语言的问题,反之亦然”换言之,诗学的问题即语用学的问题,“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作为语言学重要概念的语境是和文学研究紧密相关的。

古典诗歌是脱离了具体环境的文本,其阐释主要依赖语言语境,而在一般观念中可信度较高的历史文本则成为古典诗歌研究经常参阅的重要资料,最为典型的是古典诗歌研究界盛行至今的“诗史互证”法,就是在预设了历史文本的真实性后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语境与“诗史互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相去甚远:前者是语言学的概念,后者是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际上二者在文学研究中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诗史互证”法与语用学中的语境概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在本文的比较研究中将会得以体现。

一、语境概述

语境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区分语境为两类:“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境是语言学的核心概念,语境概念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语言学家给语用学下的定义之中,如,语用学研究话语与言辞情境相关的意义;语用学研究由社会语境确定的人类使用语言的条件;语用学研究怎样运用语境来推断出意义;语用学是研究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的(Yule,1996:3)。从以上几种语用学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在具体的用词上略有差异,但主要观点是一致的:从语境的角度研究语用学,充分肯定了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核心概念的地位。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outledge Dictionary 0fLanguage and Lingustics语境的定义,语境指交际情景的所有因素: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特定的言语情景语境和发话者和受话者间关系、他们的知识和态度的社会语境。

动态性是语境的重要特性之一,徐盛桓强调语境是个动态的概念,语言是在社会语境中形成的,语境决定了语言的运用;朱永生及其他学者的对语境动态性的研究表明:动态性是语境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动态性就其实质而言,是从历时角度对语境研究的深入;历时性与共时性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中对语言研究的著名的几对区分中的一对。动态性是在时间变化着的历时性中的动态,动态性与历时性关系密切,语境的动态研究是索绪尔历时性观念在语境研究中的具体化。

二、诗史互证概述

关于诗史互证传统的形成及对于该种诗歌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郝润华的博士论文《(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作了历时的、系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该论文从古代经疏到诗注方法的嬗变过程、论述了以杜诗笺释为主的宋代诗歌诠释学的发展、探讨明清诗歌诠释与诗史互证法的确立,认为诗史互证法成熟的标志是《钱注杜诗》的产生,《钱注杜诗》是诗史互证方法的典型范例。

“诗史互证是我们优良的学术传统。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则提倡以诗补史,曾说:‘今之称杜诗者以为诗史,亦信然矣。然注杜诗者,但见以史证诗,未闻以诗补史之阙,虽曰诗史,史固无籍乎诗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鉴于此,从事 “以诗证史”研究,他的《元白诗笺证稿》学术价值很大,深受学界推崇。通过辨伪存真的“以诗证史”,可补史书之缺,从而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语境视角对于儒家文论的看法,儒家文论的根本点在于“过于看重文学的功利性,看重其政治、伦理、教化方面的美刺讽喻作用;虽然也认识到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体会到文艺的审美性能,但都放在次要地位。”从语境的视角来讲,认为儒家文论对文学与语境的关系有过分强调之嫌,过于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服务一面,而对文学与其它元素的,如与情感、审美的关系则是过于弱化了;实际上,社会因素只是语境的组成成分之一,但绝非唯一的成分。由此可见,语境的视角有助于从系统化、学理化的层面透视默写传统的文论观念。

(三)语境与诗史互证对比

本部分是对于语境与诗史互证的比较。

1.定义的比较。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英国的人类学家Malinowski的贡献在于“构建初步的语境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引入人类学研究和翻译研究”;伦敦学派的领袖J.R.Firth把语境概念引入语言学,并使它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后,众多的语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和细化了语境的概念。但大都是以Malinowski的语境概念为基础的,语境最初的概念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学术研究新天地,因为语境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很丰富的,语境概念从出现的最初即带有比较强的阐释功能。

以史证诗是中国诗学的传统,邓小军认为“以史证诗,是考察诗人的本事、诗中的时事或历史背景以释证诗歌。”这种方法最佳的研究对象是写实性诗歌;以史证诗、以诗证史,是一个问题的两各方面,即,通常所说的“诗史互证”,从文学立场说,主要是以史证诗。以史证诗研究中所关注的诗人本事、诗歌文本中涉及的时事或诗歌文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可以认为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共时语境。“以史证诗”之中的“史”是有范围的:从内容上要求的是与研究的诗人、诗歌文本相关;从时间的维度对于“史”的要求就是诗

歌文本同时代的诗人本事、诗中的时事或历史背景。简言之,“以史证诗”之中所指的“史”与语境相比,所指是比较明确的。

2.研究范围的对比。语境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有学者列举语境因素的分类,基本是两分法:如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局部语境与整体语境,可能语境与真实语境,强式语境与弱式语境,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显性语境与隐形语境,物质语境与社会语境等,从语境分类的简单列举,发现语境研究的视角众多,语境研究的范围,或者说研究的对象是丰富的。

从内容方面对语境区分的有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物质语境和社会语境;从语境涉及的范围分为:局部语境与整体语境;从语境的真实性角度区分为:可能语境与真实语境;从语境的层次所作的划分:强式语境与弱式语境、显性语境与隐形语境;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本文认为这样的划分加入了时间的维度,凸显了语境的历时性特征,该类划分是基于语境的性质的。

语境还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上下文,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文化、交际目的/方式/内容及各种与话语同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由本章第一节的宇文所安唐诗史的语境透视,发现其关于历史语境的建构:其一是“语言语境”的建构,可以分为诗内语境、诗外语境,诗歌内外语境的互动产生理解的意义;诗外语境:传记,传说,正史,野史,逸事,后人诗歌评论家点评,读者反应等参与语境的建构。其二,现代语言学语境理论所提出的“非语言语境”,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历史的长河已经几乎将古典文学生成的非语言语境洗刷殆尽,残存的古迹是那么地沉默,年代久远,历经沧桑的古迹一定是在诉说着什么,只是我们很难明白,就研究而言,“非语言语境”固然是需要的,然而难以恢复。所以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语言语境”占据主导地位是必然的。

论及诗史互证,陈寅恪是必定要谈到的,赵敏俐认为“陈寅恪的诗史互证,绝不仅限于一般的考证,实际上他的考证一直是在历史进化论等现代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他能从浩繁的史料中钩稽出与作家作品相关的复杂历史背景,从而得出新见迭出的结论”,换言之,在纷繁复杂的语境中,陈寅恪锁定那些与作家作品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的语境构成成分,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是存在新创见产生的可能。由此可见,诗史互证与语境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的。

鉴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语境的特殊性,本文从时间的维度区分为:历时语境,从纵向的历史时间维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类语境;共时语境:和诗人同时代语境,是以诗人所处的时代为坐标,而界定的横向语境。无论是历时语境还是共时语境,都以史料文本的语言形式作为载体的语境,亦即语言学中常说的语言语境,至于非语言语境,在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中,已成为云烟,难觅踪迹。我们能够探讨的无论是文本内的问题,或者是文本外的,几乎都没有可能把语境,尤其是语言学意义的非语言语境补足、恢复和还原的。研究能够依赖的多是文本形式的史料,换言之,古典文学研究所能够寻求依据的语境主要是语言语境。本文所提出的历时语境和共时语境都是属于语言语境的范畴。

共时研究的两类语境区分: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把它们运用在“诗史互证”的所指“史”的分析时候发现:当本文试图把非语言语境运用用于古典诗歌研究时候,发现语言学中通常研究着的非语言语境在古典诗歌文本的研究中已经是难觅踪迹,如果一定试图要找到某种对应的,或者说相似的内容,发现非语言语境的组成元素,在岁月流变中其实也转化成为语言语境,以传记、传说、正史、野史、逸事等文字的形式存在。

语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而“诗史互证”则不同,主要包括的是语言因素,而且是特定文本:主要是历史类文本所提供的语言因素。

3.性质的对比。从以上语境的研究范围划分中可见其性质:动态性、历时性、层次性。比较之后,“诗史互证”的性质也就不难发现:古典诗歌研究所依据的史料文献,是固化为文字的文本的形式,当然,考古新的文本文献的发现,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从这个层面上讲,也略具动态性,但“史”文献静态性仍然是占主要地位;从“以史证诗,是考察诗人的本事、诗中的时事或历史背景以释证诗歌。”这样的界定来看,就时间视角而言,该界定中蕴含的共时性思维:诗人的本事、诗中的时事或历史背景,都指向该类文献与诗歌的共时性;“诗史互证”之中的“史”的文献为诗歌的阐释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不同文献在诗歌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不相同,简言之,“诗史互证”之中的“史”的文本文献也是具有层次性的。

由性质分析对比可见,语境的性质与“诗史互证”之中的“史”的文献的性质有相同之处,二者都具有层次性;同时也有相异之处,前者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后者则具有静态性和共时性。

语境的研究无论是从定义、功能还是研究目的这几个方面而言,其涵盖的范围都超过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包含“诗史互证”;因此,将语境明确引入古典诗歌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该领域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在现代的语境充分地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汲取语言学理论为文学研究所用,这样有望在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系统化和学理化等方面有个质的飞跃。这也就是本文把语境概念引入对汉学家宇文所安唐诗史研究,并且与“诗史互参”做了较详细对比的原因所在。对比的目的很明确:试图厘清语言学的语境概念与“诗史互参”的内在的关系以及表明在文学研究引入语境概念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运用语境概念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特别是如何用语境来透视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研究方法做了大胆的尝试,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也许能够为古典文学在方法论上的更新有所参考。

上文是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依据

相关推荐:

关于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的准备工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