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21
《习近平用典》中的民本思想。《习近平用典》一书面世后能够引起读者的如潮好评,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善学、善思和善用,也不仅仅在于他的简洁、朴实、清新、亲切的文风,归根结底还在于他对治国理政、社会民生、为官做人等等的思考与关切,表现出的是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根本的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尤其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怀,很得读者百姓的感同身受。民生问题是习近平从政以来从未停止过思考的问题,正如他所引用的孟子的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表达出的正是他敬民爱民、忧民恤民的质朴情怀,尽显人文情怀与温暖。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处处表现出“情为民所系的”民本思想,这从他在《之江新语》中的典籍引用中可以得到佐证。《习近平用典》一书共十三个部分,其中开篇第一部分就是“敬民篇”,足见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牢固的人民主体观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观的思想基础所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亦如水,可载可覆;唯有与民同心,方可牵住连接天地的命脉。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这就不难理解,在《习近平用典》中为什么“敬民”被置于首要位置,为什么民生问题被加倍关心,有关敬民、爱民、忧民、恤民的典籍被反复使用了。即使其余章节,也都与“敬民”密切相关,因为只有重民体才能得民助,顺民意才能得民心,恤民情才能得民戴―这应是《习近平用典》的精要所在。
《习近平用典》对民本思想的阐释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政治思想是与其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相连的③,在通过《习近平用典》理解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过程中,必须找到《习近平用典》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典籍自身的中国思想主体性来领悟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创新,及其对之所赋予的现实意义和核心价值观念。
“以民生为本”是实施善政的根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多次讲话和政文中引用过的句子,该句出自明代名臣于谦的诗作《咏煤炭》。诗人托物言志,以煤炭自喻,言为民之志,抒发了心系苍生、体恤民情的真实情怀。为此,作者甘愿像煤炭那样不辞辛苦,来到民间,为黎民百姓送来温暖和关怀。作者的苦心与真心于此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黎民百姓最关心什么?最根本的利益又是什么?说大不大,无非就是生活生计、人生劳作之事;但说小不小,没有民生就没有民体,没有民体又哪来国体?因此说,百姓事无小事,民生小事就是国家大事。习近平引用此典的寓意更为丰富,已远超于谦的忧民之心与为民之志了。首先,习近平希望党员领导干部要心系百姓,“心无百姓莫为官”,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维系于心;其次,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要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思想;再次,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要不辞劳苦、为民服务,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应有的境界。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习近平用典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
相关推荐:
标签:毕业论文范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