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论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文学范文

编辑:sx_yangk

2015-03-30

关于《易》的成书年代,《系辞》曰:“《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圣德邪?”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易经》成于商末周初。彖和象则可能成于战国。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

《易经》中提到狐的词句不多。《易·解·九二》中有“田获三狐”之辞,评价为“贞吉”。又有《易·未济》,卦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是说一只小狐狸过河,将尾巴翘起,快要到河对岸时,尾巴突然垂下。暗指过河未遂。《未济》中虽然有未完成之意,《彖》也解释说:“位虽不当,刚柔应也。”大抵是不坏的。又以“小”冠“狐”之前,颇有怜爱关切之意。可见对狐狸是比较喜爱,且视之为吉象。这两卦中所涉及的狐狸,不管是田猎的狐狸,还是过河的狐狸,都是自然世界中的实在动物,神秘色彩十分淡薄,涉及场景也非常生活化。

《诗经》则大致成书于春秋时期。其中提到狐的地方有九处。《豳风·七月》中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之句。是指自然界中的狐狸。《小雅·都人士》、《邶风·旄丘》、《桧风·羔裘》和《秦风·终南》中都以“狐裘”成句。以狐狸皮毛的贵重来烘托人物的尊崇身份。

而《小雅·何草不黄》曰:“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邶风·北风》曰:“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中对狐狸的描写则带有文学的艺术技巧了。所述之狐,不仅仅限于衣食功用,而是带有指向性的审美关照。虽然是“兴”的手法,其实与“比”也不能截然分开。《小雅·何草不黄》草中的狐狸,也是车上征夫的影射。《邶风·北风》与此同理,也是以赤狐比征人。《齐风·南山》中“雄狐绥绥”之句亦是游荡在外之意。《卫风·有狐》则将狐写得更为细致动人。“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害。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回环往复,写尽对远方亲人的担心惦念。由是观之。诗经中的具有艺术性的狐的意象,多是表达一种悲伤无依的情绪。这在诗经中也并不是“狐”这个意象独有。诗经时代,战乱频发,徭役繁重,征人思妇分隔天涯实属常有。在此背景下,民众所咏歌诗必也染上伤感情调。同时,也可以说,狐的意象开始附着上了人的感情,变得更加丰富。

如果说将《易经》与《诗经》所代表的商周时代作为中国狐文化的一个转捩点,那么在此之前,狐还是崇高的灵物,在此之后,狐就从郊野走进了市间,同时扮演着幽晦的神怪。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论古代文学中的狐意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范文

商业室内装饰及设计的影响范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