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10-18
欢迎大家来到威廉希尔app 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2014毕业论文范文:论中国油画的历史,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1.我国史料对油画的记载
可追溯到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代,文献揭示了油画是中华民族民间古老的重要传统画种,它服务于宫室和民间,大到王侯的亭台楼阁建筑,小到日用器具的美饰。我们熟悉的“油画”、“油色绘”和“密陀绘”等称谓也早已存在于西汉及其后的史料文献之中。从一些考古发现推断,在实践中使用油彩绘画可能更早,甚至早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以油色所作的彩绘陶图案。油色绘在周代时就已经发展成完整的绘画形式。《周礼》中记有:“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紫檀木画其形象,御笔亲金书以赐重臣,碧油笼之。”这是迄今所见关于碧油罩明技法最早的文字记载。
2.实际上
十六世纪中期的明代《髯饰录》亦记载了有关古油画诸技法。《髹饰录》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用漆、用油以绘制漆画、油画及漆器制作和各类装饰技法。其中记载:“金细勾彩油饰者”,“又金细勾填油色”,“油饰,即桐油调色也,各色鲜明”“描油,即油色绘也。其纹飞禽走兽、昆虫百花、云霞人物,一一无不备天真之色。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古人画饰多用油,今见古祭器中有纯油色油纹者”“油清如露,调颜料如露在百花上,各色无所不应。见正色而却呈绘事也。”书中尤强调欲鲜彩图唯油画表现景物“各色无所不应”,而新鲜明净的浅色“则漆所不相应也”,因此“古人画饰多用油”,这样才能保证所绘图画色彩效果比用漆绘制色度高、鲜艳悦目。
另外,明代巨著《天工开物》中对胶彩画的弊端也有清晰的阐释,其认为胶彩附在木质器皿上易为木质纤维吸收而色彩会呈现粉浊,且附着力不强易风化脱落,更不适于在建筑木构、木板、门画、舟车、旌旗、帷幔和服饰彩绘上。因此,在古代中国服务于实用的胶彩画应次于“漆画”,而漆画的材料“漆”,本身是从富含树脂的落叶乔木所得,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很难制作出鲜明的浅色颜料,“即漆工以鲜物采,唯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因此,对于各种绘事中要求的新鲜明净的浅色“则漆所不相应也”。有关我国古代传统油画的记载,清代著名学者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之中曾记载当时京都的部分宋、元时的绢、帛油画内容。康有为遍游欧亚画廊,对中西方的绘画有深刻而独到的鉴赏力,他的书中记载:“宋画:易元吉《寒梅雀兔图》,立轴,绢本,油画逼真,奕奕有神。赵永年《雪犬》册幅一,绢本,油画,奕奕如生赵大年弟,以画犬名者可宝。龚吉《兔》册幅一,绢本,油画。陈公储画《龙》册幅一,绢本油画,公储固以龙名,而此为油画,尤足资考证。以上皆油画,固人所少见。沈子封布政久于京师,阅藏家良多,面叹赏惊喜,诧为未见。此关中外画学源流宜永珍藏之。元画:高暹《马》,册幅,亦油画,与前各油画合册,写瘦马迫真,珍品。”并且进一步认为,由于欧洲15世纪之前没有油画,故而是马可波罗将中国的油画传到欧洲才形成今天的欧洲油画。对古代中国油画有很深研究的秦长安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传统油画多为绢帛油画,今天却所见不多,而古代的绢帛画中,有不少佳作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油画,只不过没有人去化验鉴定。他甚至很肯定地认为我国现存的战国帛画以及誉满中外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油画的珍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画,只是这些绘于绢帛之上并陪葬在地下的画宝早已失去原油画表面的光泽,但是它们并非胶彩画,也非漆画,而是古代油画。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发展的彩绘为油画,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画则是后来才形成的“新”传统。中国的古代文献不仅记载了中国古老的油画传统,而且对于所使用的油也有比较明确的记载,记载的油画用油主料为干性植物油(主要有亚麻仁油、核桃油、桐油),这与现在的油画可油是一致的。一般而言,现在油画绘制中使用到的液态物质总的来说可分四类:松节油等挥发性溶剂;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干性植物油;达玛油、达玛上光油等树脂溶液,以及含有油和水的混合物乳液。其中,干性植物油是油画颜料中真正起媒介剂作用的。也就是说,干性植物油是油画的主要养料,其他都是配料。在古文献记载中,中国传统油画使用的干性油料主要为大麻油、荏油(又称紫苏油,含有丰富的a-亚麻酸)、胡桃油(即核桃油,人们原以为核桃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非我中土原有产物,故称胡桃,但1972年距今约七千多年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胡桃,修改了所谓汉代核桃为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桐油和罂粟油等数种。据考,我国远古遍植桑麻,秦汉之先已多取大麻油、荏油彩绘。汉代《四民月令》、北魏《齐民要术》等文献中均有关于古代“油帛”、“油衣”的记载。“油帛”即泛指绢帛油饰。《齐民要术》称“茬油色绿可爱,为帛煎油弥佳。茬油性淳,涂帛胜麻油”。证明了古时用茬油、麻油调色涂绘于帛已甚为普遍。《北史》“列传”之《祖挺传》记载:“除挺寻迁典御,又奏造胡桃油。”“挺善为胡桃油以涂画,乃进之长广王。”后长广王即是祖挺,他能制作胡桃油,而且擅长胡桃油作油画,并将其画作进献给北齐武成皇帝长广王,此画应为宫廷绢帛油画。桐油原产于中国,它是一种优良的干性植物油,用途极为广泛,具有干燥快、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等特性。桐油用于中国传统油画是从唐代开始的并延续千年,至今民间仍有以桐油绘门神、祠庙、渔船龙凤飞天及历史、神话故事。门画乃中国传统油画的重要形式,它延续久远且的群众喜闻乐见。唐代的彩绘门画主要是桐油彩绘,有直接在门板上画的门画,也有在贴于门板之上的麻布上绘制的门画,绘制手法有鲜明油色的厚涂,也有的是渲染与勾线结合,或配以贴金和描金工艺。
中国早期髹漆配色用油中桐油占有重要的比重。关于“油桐”植物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医书《本草拾遗》,宋代医书《本草衍义》中始述及“桐油”。而“桐油”取代其他的油成为油漆的主要原料,应不会过多地早于南宋。之前髹漆配色所用油多为荏油、大麻子油,胡桃油等。关于古代桐油的炼制和彩绘中的罩油技法,在北宋的《营造法式》中有详细的记载。桐油的炼制为:“用文武火煎桐油令清,先烁嘤令焦,取出不用。次下松脂,搅候化。又次下研细定粉”其中,记载桐油的用途主要有“合金漆用”。在这里,也暗含有金漆在宋代普遍用于建筑的装饰之意。“施之于彩画之上”、“乱丝揩搌”,又提示我们桐油还可能有待彩画干后将其整体笼罩一遍,使彩画光亮耐久的用途。“处不见风日”处桐油用量增加,则暗示了桐油的防腐、防蛀功能。“其黄丹用之多涩燥者调时入生油一点”,则显示了桐油用于调色的功能。古代传统油画技法历史悠久,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这些文献一方面为我们了解这门古老的绘画技艺提供了直接线索。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东西方古代绘画技术之异同提供了材料。这些材料向我们揭示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问题:是东西方各自发明了油画技术,还是通过一定的交往使东西方之间在技术上有传播?考虑到中国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还有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多年生活后回到意大利,这之间或许有一定的文化和技术的传播,又或许中国和印度之间在佛教的联系中附带着油画技法的传播,这都是可能的,只是还没有具体证据来证明这个推论。
2014毕业论文范文:论中国油画的历史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威廉希尔app 。
标签:毕业论文范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