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9-24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解读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关系,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摘要:本文从文化与传播的定义出发,以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的结合而成的新学科民族志传播的角度分析,描述了文化增值,传播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等文化与传播互动的形式,并进而分析文化传播的产生和功能。
关键词:文化传播 民族志传播学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个对文化最简单的定义为: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符合体,这包含四层意思: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所谓特质,有两方面含义:1.人类创造物的最小独立单位;2、特质是指人类创造物的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四,文化是不同形态的特质--------[1]而传播的定义更为复杂,从观察水平或抽象性看,有的把传播定义为“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有的定义是“通过电话,电报、无线电,通讯员等手段传送消息,命令的手段”;从目的性看,有的定义为“在这些情景中信息提供者抱着影响后者行为的意图向接收者传输信息。”,有的定义“这是一个把为一人或某人所垄断的变成为两人或更多的人共知的过程。”;从规范性判断来看,有的定义为“传播是对一个思想或想法的口头交换”,有的定义为“传播是信息的传递”。--------[2]文化是人类群体的产物,必须是要通过传播才能成为人类群体共有的文化,而传播的媒介有了人的参与,必将成为文化的构成。文化与传播构成了互动的关系。
文化和传播都是连结人们社会交往的中介,又是社会结构的联系环节,文化与传播结合起来称之为文化传播,传统的西欧的文化传播观念认为,文化传播是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从一个社会传递到另一社会,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区域,是文化向外传递、扩散而超出其产生地区的一种流动现象传统的学者认为,传播是一个普遍通用的信息传递过程,和文化无关。
然而,随着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结合产生的民族志传播学的产生后,文化与传播成为一个互相影响的产物。民族志传播学的创始人是德尔*海默思,海默思很早就开始关注语言与传播现象1964年,在《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的一期特刊上,海默思第一次提出“民族志传播学”这一术语--------[3]海默思对民族志传播学的任务和内容做出非常明确的概括“简言之,民族志传播包含了两大特征。。。。。。首先,。。。。。。它让我们注意到需要新鲜的第一手资料,需要直接考察语言在情景背景中的使用,以揭示适合语言活动无法揭示与语言活动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单独的对语法、对人格,对宗教,对亲属关系及其他类似物的研究中是无法揭示的。。。。。。其次,。。。。。。它必须把一个社区作为语境,把传播习惯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这样,任何特定的传播渠道及符码的使用都是社区成员的共享资源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的--------[4] 传统研究的民族志视野主张文化与传播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中任何一方的考察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另外一方,传播实践也因此具有其独特性。---------[5]
后来,又随着符号学,传播学,心理学以及信息论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概念有了新的含义:一,文化传播改变了文化的概念,以往的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或者把它看成为有个全面的、不间断的连续统一体,后来人改变了观念,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二,符号学,信息论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学的新含义,文化在整个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文化传播是怎样受到社会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怎样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这样的含义强调了文化传播的社会过程,认为人类在文化传播的社会过程中不仅确定,认识交往的意义,而且对文化重新给予理解和界定,发展新的行为方向。
那么有如何理解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呢?我们从文化传播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四个方面内容来讨论一下:
一,文化是共享 文化的共享则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要共享则必须通过传播。例如,:)这个符号在网络出现之间并不具有文化意义,但是网络传播出现了,尤其在QICQ这样的互动传播工具里,:)就成了网络语言,共享成为笑的一种象征符号,成为大家都接受的符号。文化,只有成为人们共享的文化的时候,才能进入信息系统进行传播。
二,传播关系是构成文化的信道。即使是一种共享的文化,如果不发生联系,也不能发生文化传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事情,即钢铁,煤炭工业的许多能干的青年小伙找不到女朋友,而纺织工业区的许多年轻漂亮的姑娘找不到女朋友,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文化要求,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彼此基础机会,因而给他们创造机会接触的婚介所给予他们产生联系的机会,因而人与人的传播必须要通过传播关系,只有传播关系的存在,才为文化的生成创造机会。
三,传播媒介是文化传播中介,也是连结传播关系的工具和手段。人既是文化传播者,又是最活跃的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扩大了,并不受其限制。如报纸,电视,电台的出现,使得传播活动比以往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传播,导致文化的一体化和社会化。
四,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最简单最基本的模式是传播者和接受着相互依存的模式和一条链式的前后运动的模式。较为复杂的是一个信息源通过四面八方的传播而形成波式传播,在现代社会里,传播总是经过层层的等级进行传播的。这样的传播也称之为根式传播。
上面只是从一般的形态讨论文化与传播是如何相互依存的,而文化与传播又并非仅是简单的信息和信息道的关系,文化在传播中可以增值,可以消失,传播也并不是普遍意义的传播,而是特定状态的传播,有其独特性和特定的规范。
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形,也是是增值和消失的问题,是文化与传播互动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一种文化的创造,它的价值并不是马上就为人们所认识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和多作家和他们的名著在创作后甚至在作家的有生之年都默默无闻,然后在作家去世后的几十年,他的著作反而变成热销的商品。麦克卢汉的观点在其生前一直被认为其谈怪论,但是在当今网络传播的出现的时候,其技术决定论的思考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文化传播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重新接顶文化和认识文化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估价和确定文化的价值,而且还使文化在传播中变形。人们的经验、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活动是社会时间的结果,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即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但是,他们并非消极的为环境所决定,而是积极地作用于环境的。文化传播也是这样,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对于传播者,还是对于接受者,只有在成为人们的需要的时候,才能被传播和接受,同时,传播或接受的主题还必须具备传播或接受的条件。文化传播虽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但是,也不可轻视人们的经验,知识,思想,意识以及爱好,情趣等心理和价值观念的作用。可以所,任何文化传播都不是机械的位移,而是受社会中的意识,心理和价值观的制约的,人们的主观交互作用在文化传播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无论是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一样的。从传播者来说,当他传播一种文化时,他并非仅仅客观地不作任何改动的把这种文化介绍给别人,而是常常加上自己对它的理解,加上自己的价值观念。有时候,为了传播这种文化,为了引起社会对这种文化的注意,传播者有时候甚至极尽夸张之能事,于是,文化增值就产生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有传播者的主观作用,而且有接受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们在接受或反映一种文化现象的时候,总是要根据自己经验的世界重新理解这种文化的意义。由于人们的社会经验不同,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社会心理不同,人们对同一文化现象的理解,认识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对文化意义的感受,虽然主要取决于符号载体的本文意义,但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接受者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繁衍出许多生成意义的。文化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和心理,力图改变文化的客观性,使之符合自己的目标和利益的一种主观行为,或者说是文化需要者的一种自我满足的实现。传播学家洛克奇认为,人是受一致性需要知道的而且不一致造成作出变化的压力。从传播媒介来考虑,文化在传播中也会导致变形,群体参与是导致文化变形的一个重要力量,文化传播并不是单向性的,而是有许多参与者。群体参与不仅可以产生文化变形,而且可以形成社会文化意识。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文化传播单向流动的性质,而且它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障碍,克服或打破了区域和文字的限制,最终使得文化成倍的增长。
从民族志传播学的角度来,传播并不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传播,而是有包含以下的观点的:1.传播总是一个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过程,而不是普遍性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回导致不同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出现。比如说,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是选择不同媒介的很重要的因素,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们选择的是报纸这样的印刷媒介,在线性阅读中通过抽象思考获得知识,而知识文化水平低的人们则选择广播,电视这样的媒介,因为这样的媒介不用思考,只需要跟着理解就可以了,所以说,传播并不是一种普遍的工具,而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2.传播会被偶然因素所影响,因而并不是总是理性的,一些民族志传播学的个案研究指出被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传播理论的荒谬,比如民族志传播学家非奇在自己的一项研究中就通过对美国及哥伦比亚进行民族志调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人们一直以为普遍有效的说服他人,赢得顺从的一些策略虽然在美国白人文化中行之有效,但对哥伦比亚地区并不适用。3.传播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而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传播在其过程中,通过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媒介的参与创造了文化意义,并形成了自己的规范4.传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产生影响的一种手段。
传播是有其模式的,这样的模式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民族志传播学认为,文化在传播中被视为一种共享的意义体系,它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资源被一个社区的成员所使用,借助于它的组织,建构自身的日常生活,来实现社区的互动和理解。作为一种意义体系,文化是历史的,建构的过程,因为文化是存在于传播过程中,传播建构的文化,此外,文化也是一个松散的过程,因为文化虽然规定与制约着传播实践,但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文化的规范符号和意义不仅会受到遵守与重申,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一些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完全破坏或取代。
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形成文化传播学,文化传播学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1.社会交往功能 人们总是凭借文化象征符号及其传播手段,交流思想和感情,传递经验和知识的。文化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无论对于原始人还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离开文化传播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是不可思议的。2.社会化的功能,社会话是指人及其活动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文化可以帮助人们界定环境和确定行为规范,这本身就是在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现代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人们所处社会生活的一切孤立状态,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人在这种文化传播的影响下,作为自然人存在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了。现代文化的传播,不仅使得个人及其行为社会化,而且使整个人类活动越来越依靠社会。3.社会调适功能,文化传播的社会调适功能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文化反馈对于社会机体有着重要的调适作用,例如,我们如果对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传播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就可以看到各种文化传播怎样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就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从而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这种变革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4.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要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就要进行自我控制。所谓社会控制,归根到底是实现对文化行为的控制,使人的行为,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稳定在某种范围之内,以保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文化传播对社会的控制实质是加强社会自我组织能力问题,在一个没有文化信息传播的社会,各种社会机制都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实现自我控制,而在副扎的社会更是如此。5.社会储存的功能,文化信息不是传递而逝的,它通常经过印刷,录制等储存起来,成为社会历史的载体。没有人类文化传播、传递的储存,历史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人类也就不能维持和促进文明。人类所以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社会所以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无疑是文化传递,储存的缘故。
总之,文化传播是积极互动的,没有文化,传播就失去载体,没有传播,文化也就失去意义。文化在传播中变形,而传播有其特殊的文化含义。文化传播是文化与传播的结合体,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1]《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9-11页
[2]《传播理论》小约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2月 第9-10页
[3]《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蔡骐、常燕荣 〈新闻传播研究〉2002年2期
[4]Hymes,D.(1964).”Introduction: Toward Ethnographies of Communic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s,66;6,part 2
[5]Philipsen,G.(1989).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InDervin,B,,Grossberg,L.,Keefe,B.O,& Wartella,E.(eds).Rethinking Communication:Paradigrm Examplars(vol.2).Sage Publishers
解读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关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威廉希尔app 。
标签:毕业论文范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