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04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和电视节目的表现特点确定了电视教材的选题后,从制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怎样才能编制出一部高质量的电视教材呢?
2.1充分理解与把握文字稿本的教学内涵
根据教师编写的文字稿本,编导要充分理解文字稿本的实质和意图,深入教学,虚心向教师请教,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把握电视教材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制作教学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种类很多,但是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常见的有:(1)不连续垂直柱状凝胶电泳;(2)不连续垂直板状凝胶电泳;(3)连续的盘状和板状凝胶电泳;(4)梯度凝胶电泳;(5)双向电泳。由于每一个实验都需要6~8小时,要把每个实验过程都拍摄下来,时间之长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内容重复,枯燥无味,体现不了电视教材的特点。经与教师充分研究,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前两种凝胶电泳作为制作对象,既满足了教学需要,又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即学生对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理解不深,对实验过程感受不透彻等问题,我们把整个电视教学片构思设计为两部分: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凝胶电泳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制作凝胶、加入测试样品、电泳过程、剥制凝胶、凝胶固定、凝胶染色、脱色),系统地演示从基本原理到实验操作的全部教学过程,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2运用电视艺术和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电视教材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来展现教学内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编导无论是在电视教材制作的前期和后期,都应该自始至终围绕总体构思,把握好电视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充分运用拍摄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形象而富有创造性地反映出教学内容。这一切都必须经过编导独创性的构思和摄制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来实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的制作难点也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首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三种机制,即: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特别是浓缩效应在实验技术教学中一直是难点,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动画特技手法,将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比如,什么是电泳?什么是电泳过程?我们用动画制作出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涌动的现象,这就是电泳。同样,在表现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时也采用动画特技,将电泳开始后样品进入浓缩胶浓缩,在分离胶中分离,最后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谱带的基本原理制作出来。这样,把不可见的微观现象变成了直观生动的可见现象,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操作比较细致、复杂,有些步骤是不可逆的。比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过程,它是几种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整个过程要求一气呵成。因此,在拍摄实验操作示范过程时,我们采用了现场多机多角度拍摄,通过特技切换器,把实验操作分段按分镜头稿本设计要求,一次性拍摄完成。这样,既保证了示范教师实验操作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又使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同时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清楚了实验操作示范。拍摄加入样品、接通电源进行电泳时,由于整个电泳过程非常缓慢,大约需要3个小时,教学片中不可能实况录下这个过程加以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运用了双镜头(特写和全景)相互叠化的方法,分时间段将样品进入浓缩胶浓缩、在分离胶中分离、最后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谱带等现象予以呈现,使整个电泳过程在几分钟的镜头中清晰、连贯地表现出来,视觉效果非常好。其他的一些拍摄方法就不一一介绍了。通过教师和摄制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视教材得以圆满完成,片长28分钟。
3、推广运用电视教材,致力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毕业论文范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