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范文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研究分析

编辑:

2014-04-20

“我国将投入大约1 200亿元资金,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重建汶川地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通过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2008年11月,中广网(北京)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无论是灾害地区的重建,还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朝着服务型政府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各级政府对于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有效实践。例如我国广东佛山打造了“公共服务超市”,启动无线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形成生育、户籍、婚姻、纳税、社保、医保以及水、电、煤费用查询与缴纳等众多公共服务“货品”,通过前置页面的导航功能,市民可以自主定制各类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让市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

但是,据《2010年中国公共服务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同时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平性也有待提升,具体分析如下:

1. 总体水平偏低。《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显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公共服务综合绩效达到良好。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较为发达省市仅为一般等级,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区仍处于低级水平。同时,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水平普遍偏低。

2. 地区发展不均衡。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城乡公共服务情况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较之城市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据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数据:我国城市的每千人口病床数量是农村的4.22倍,城市普通中学高学历教师比例几乎是农村的2倍,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2.52倍。[3]公共服务建设的地区发展差异,可能是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隐患,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 公共服务意识偏低。由于长期受传统政府模式影响,公务人员仍有“官本位”、“官重民轻”等思想,没有实现从“命令角色”到“服务角色”的转变,造成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参与热情和信任感。

4. 公共服务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文件,以此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提升其建设能力。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并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机制来保障服务。部分地方政府单纯追求政绩,单方面走经济发展的道路,或者仅做短期可见政绩效果的城市基础建设、道路维修等公共服务,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5. 公众参与决策率低。在公用事业中,仅有12.7%、14.4%和21.7%的人表示政府在电力、自来水和燃气服务决策前主动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听取过老百姓意见(如图1所示),政府提供给人民的参与渠道太少,公民在公共服务决策中没有机会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4]另一方面,仅有39.2%的人认可这种参与活动的效果,23.1%的人认为政府是在走流程而已,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公众参与决策是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而我国民主多元参与机制仍然不够成熟,公众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决策活动太少。

三、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