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

《倾城之恋》

编辑:richie

2023-07-15 16:30:43

 
      《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初载1943年9月、10月《杂志》第十一卷第六期、第十二卷第一期,收入1944年8月上海杂志社《传奇》,中国大陆地区版本收录于小说集《倾城之恋》。
 
      该小说讲述了旧派大家之女白流苏与留学海外的新派公子范柳原从最初并无交集到因香港沦陷而造就了姻缘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俗世男女的婚恋,展现了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以及一个无尽苍凉的复杂社会。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5岁入私塾受教,1931年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上海。1943年发表小说《第一炉香》《第二炉香》,一举成名。1952年离开大陆去香港。1955年离开香港去美国,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半生缘》《小团圆》,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对照记》《异乡记》等。
 
 
内容简介
 
      白流苏与范柳原,一个是传统世家婚姻失败的女性,一个是醉生于烟柳粉巷的新派公子,以流苏妹妹白宝络的相亲为契机第一次产生交集。范柳原请白家人去舞场,一家人呆若木鸡地坐着,只有流苏会跳舞,和他跳了两场三场。原本与白宝络相亲的范柳原,喜欢上了流苏。隔了几日,介绍人徐太太来到白公馆,说范柳原已不在上海,她还提出让白流苏随她去香港一趟,流苏答应了。到了香港,流苏见到范柳原,心里早就料到这一着。之后的日子柳原带流苏到处游玩,可连她的手都不曾碰一下,他费劲心机让流苏到香港,想让她远离世俗的流言蜚语,只想让她回到纯粹的爱上。流苏想要的是一个归宿,她觉得范柳原会和自己发生关系,自己只需让他不轻易得到,或许就可成为范太太,可范柳原迟迟没有行动。直到在沙滩上,两个人噼噼啪啪打着,笑成一片。流苏突然被得罪了,站起身往旅馆走,柳原没有跟上来。
 
      后来,雨天的一次偶遇让两人重归于好,继续像之前一样游山玩水。直到一个午夜,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一句“我爱你”让流苏的心狂跳不止,这是范柳原的表白,但流苏觉得爱我就应该娶我,而不是只会说漂亮话。范柳原生气了。第二天他们出去,旁人叫“范太太”时,流苏脸色难看,只有柳原叫她不要枉担了这个名号。流苏想道,他使她没法可证明他们没有发生关系,除了做他的情妇之外没有第二条路。然而她不愿迁就,便告诉柳原她打算回上海。回到家中的流苏,始终存有一丝期望,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熬到十一月底,范柳原从香港来了电报,要她过去。她清楚自己的情况,她不再年轻,加上娘家给她的压力,她不得不妥协。范柳原打算一礼拜后上英国,便租了所房子给流苏住。十二月八日,香港开仗了。未能走成的柳原返回家中,将流苏接到浅水湾饭店住下。停战后,他们回到租住的房子过日子。终于,柳原决定和流苏结婚。不久,他们回到上海。
 
创作背景
 
      张爱玲在文章《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写道,写《倾城之恋》,她想要表现的是苍凉的人生的情义。她认为小说还是不坏的,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她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此,柳原与流苏的结局,仍旧是庸俗,他们也只能如此。
 
作品影响
 
      1944年12月,张爱玲将该小说改编成舞台剧于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演。1983年,由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倾城之恋》上映。2006年,《倾城之恋》的新派话剧版本登陆舞台。2009年3月,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播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