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qianlinhui
2020-08-24 10:04: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抓关键词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有关杜牧、苏轼、叶绍翁的资料。
2.四季的图片。
3.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片。
2.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别之处,也正因为有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季节相同,但每个人对季节的感受却是不同的,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古时候的诗人对季节有什么样的看法吧。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同学们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
2.展示本课要求识记的字,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3.根据《解读》中字的识记方法,将字分为“字谜识记”(寒、径、刘盖、菊、残、君、送、挑)和“加一加识字”(斜、霜、赠、橙)两类进行教学。
(字谜识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猜猜字谜,谜底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当中。
展示谜面,学生反馈。
吗?(展示“挑”)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tiǎo, tiāo)你能分别给组个词语吗?(挑灯;挑水)
师:(加一加识记)刚才字谜你们猜的太棒了。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展示“斜、霜、赠、橙”四个字) 观察观察这四个字他们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反馈;课件展示这四个字都是由各个单独的字组成,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开火车组词。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现在我们开火车组词语,每个字组三个词,
然后进行到下一个字。(生组词;完毕后老师给出几个例子)
5.学生写字。
三、自主合作,独立学习
1.再读古诗。
2.请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3.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4.根据学法,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四、师问生答,明意悟情
1.哪个小组能介绍一下诗人?(小组汇报完,老师相机展示课件,进行补充)
2.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山行:在山中行走。(展示课文)
3.结合插图说一说,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从诗中找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弯弯曲曲的小路。斜:弯弯曲曲。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林。霜叶:被寒霜打过的枫叶。)(学生回答完,老师要相机提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如“山是一座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人家在什么地方”)从哪些景物可以推断出此时是什么季节?(寒山和霜叶 秋季。)
4.哪个小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完,老师相机展示课件)
5.诗人正欣赏着远山、石径、人家这些美妙的景物,突然喊道“停下,停下!”诗人要求停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完,课件呈现后两句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坐:因为)
6.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透过“霜叶”写出了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热烈,而“红于”不仅点出色 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一个“爱”字表现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8.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完,老师相机展示课件)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总结过渡: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板书)
山行
想象古诗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我们知道了在杜牧眼中,秋天是一个“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首诗,一起来看看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吧。我们先看第一首——《赠刘景文》(出示题目)。这是谁赠给刘景文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赠给他的?让老师给你们讲一讲吧。
二、了解诗人及故事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他有一个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三、读诗悟情
1.师:听了老师讲的诗的背景,你们是不是想知道苏轼给刘景文都写了什么呢?赶紧去读一读,去诗中找一找吧.(学生自由朗读)
2.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你们知道诗的前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吗?
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老师给你们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第一句的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
(2)菊残
出示2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第二句的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菊残、傲霜枝”)
师:前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拿荷的“已无”与菊花的“犹有”相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3.师:我们跟随诗人一路走一路看,除了荷和菊,后两句诗里还有什么景物呢?
生反馈:橙黄橘绿(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师:除了诗人提到的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水果也在秋天成熟?(学生回答)。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啊!所以诗人怎么说?(指名朗读后两句诗;齐读)
4.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说大意;板书诗的意思)
5.诗人从荷尽,写到菊残,又写到橙黄橘绿,那他到底是想劝诫刘景文什么呢?(学生回答;展示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对这首诗理解得更深刻,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现在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吧。
《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师: 前面我们学了两首写秋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看看在这首诗里,秋天给诗人怎样的感觉。让我们走进本课《夜书所见》(展示课题)
师:“所见”我们以前就学过,它的意思是什么?(生答:所看到的)“书”的意思是什么?(教师引导,生回答:写;课件展示)所以诗的题目的意思就是(生一起回答:夜里写下所看见的;课件展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师补充;可见展示)
二、自主学习,读准读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及节奏。
4.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通过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再结合课本中解释的词语的意思,你们猜一猜,这首诗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生答:思念家乡)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客情;课件展示)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读完整首诗,你能不能找出诗人到底见到了些什么?
生反馈:梧桐、儿童、篱笆、灯光(课件展示)
师:除了诗人用眼睛看见的景物外,还有哪些?
生反馈:风声(展示:所听)、动客情(展示:所感)、挑促织(展示:所猜)
学生读)“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展示)这是什么时候的风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秋天的风声,从第二句的“秋风”可知;展示“秋风”)
师:这个秋风带给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寒;展示)除了寒意以外,这个秋风还引起了诗人哪些感受,用原句回答一下。(动客情)“客”是指谁?(诗人;展示)“情”是什么情?(孤单凄冷之情,思乡之情;展示)。
师:那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一阵阵 秋风吹动梧叶,发出萧萧的声音,让人感觉寒气袭人,江上的秋风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课件展示 )
2.师:诗人思念家乡,虽然夜深,但却难以入眠,他望着窗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四句。(展示;学生读)
师:这两句诗里,诗人看到了什么?(生:儿童,一灯明;展示)既然是在深夜,作者怎么就判断出儿童是在“挑促织”呢?(师引导生回答:1.作者童年的时候也有过深夜“挑促织”的经历;2.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展示)这一切更使诗人想起了什么?(回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
师:回忆起自己童年的趣事是非常开心幸福的事,可是现在诗人孤身在外,他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展示)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生回答;展示)
五、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在理解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
2.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生拓展背诵)
六、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容易思念亲人呀!
七、课堂练习(见课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 封 信》(教案2)部编教科书教学设计
2020-11-20 09:56:23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玲玲的画》(课堂实录)部编教科书教学设计
2020-11-17 09:39:50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