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油装置真的节油吗?揭穿节油装置的骗局

2013-04-16 11:33:58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摘要】:如今油价高涨,而在汽油仍然比其他现有替代燃料相对便宜且方便的情况下,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使用,每当油价涨起总会有许多关于省油的话题在各个媒体被讨论,大多只是充其量是告诉读者观众一些不切实际的省油方法。

油价上涨,养车费用增加,如何节油成为热门话题。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汽车能否省油跟驾驶习惯有相当大关系,但是习惯难改,于是就会考虑其它的节油方法,装个节油器、贴块节油贴、用点汽油添加剂等等,真的有效果吗?

被揭穿的骗局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3日报道,一种在电视广告中号称美国原装进口、畅销30多个国家的“世能”SOLAVITE节油器,竟然是巴西在70年前研发的给供暖、制冷等行业用的廉价节流阀门,进口单价仅为6.6125美元,合人民币不到60元,但进口到我国后被包装成美国生产的节油器,以远高于进口价的1580元卖给消费者。

“世能”SOLAVITE节油器宣称节油率可达35.8%,电视广告的录制过程中有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教授参与实验,并且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保证真的有效。实际情况如何呢?

经过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对世能节油器的检验,在模拟城市道路情况下,不加装节油器百公里油耗是8.83升,加装世能节油器以后是8.87升,油耗不但没降反而提升了,所谓的教授参与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的教授以及有资格做这样试验的老师们均表示,对这个世能节油器从来没有过接触,“权威检测报告”也是伪造,检测报告签发部门——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里根本没有这份存档。

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高级实验师高力平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透露,1996年至今,实验室共对100多种节油装置进行了实验,什么千奇百怪的工作原理都有,红外线的、微波的、伽马射线、阿尔法射线,还有一些磁场、电磁场的等等,但没有一种装置具有节油效果。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庄人隽教授也认为,燃烧效率在电喷的汽油机和柴油机上都已经达到了95%-98%,节油装置改进燃烧状态最多只有2%到5%的空间,提出节油率超过这个数值的都是另有文章。

“这方面的理论还不够成熟。”中标认证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岳宗文表示,到目前为止,没看到一份真正有节油效果的检测报告,消费者应谨慎对待所谓的汽车节油器。

节油产品良莠不齐

“世能”SOLAVITE节油器纯属骗局,看来这种节油器是不能买了,其它节油器的理论也还不够成熟,购买也要谨慎。但是油价上涨的压力还是有的,该省还是得省,节油似乎也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记者来到北京的一家汽配城,随意走进一家汽车用品行,就能看到货架上摆放着或多或少的节油用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节油贴的效果据称不错,使用简单;汽油助燃剂、汽油清洁剂之类的燃油添加剂在市场中存在很久了,还能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现在,市场中又出现了一种新产品,被称为第四代绿色健康的节油产品——起爆水。

不管是哪种节油产品,商品包装上都无一例外地特别注明了,用过此产品后将大幅节省油耗,总体来说节省幅度在10%-36%不等,面对“胃口”越来越大的汽车,这样的“诱惑”对于消费者是个考验。

节油宝、节油王、节油卫士等等,经销商的“神话”说得天花乱坠,花样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宣称节油效果可以达到40%,实际情况可想而知。先不说这些节油产品是否真的有效,单指近千元的价格就够消费者掂量掂量的了。

省油有没有捷径

汽车节油技术,也就是汽车节能技术的一部分,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它渗透在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当中,人们在不停地探索研制新型发动机、新型车辆,发明许多节油产品、设备,然后应用于汽车上,使之效率提高。

研究高效节能发动机,可以提高效率10%-15%;加速研究混合动力,可节油20%;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如电喷、电控等,可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采用铝镁合金、塑料等复合材料,可减重15%-30%。专家认为,新技术如果被创造,一定会渗透到汽车制造领域当中,消费者对节油产品节油率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保持合理的心态。保持良好的车况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是节油的关键。(见习记者 倪柏明)

虽然油价高涨,而在汽油仍然比其他现有替代燃料相对便宜且方便的情况下,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使用,每当油价涨起总会有许多关于省油的话题在各个媒体被讨论,大多只是充其量是告诉读者观众一些不切实际的省油方法。

如减少重踩油门、避免急加速、减少冷气使用、降低车辆载重...等, 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是再度提醒用车人原本就有的基本常识, 何来秘诀?如能够减少重踩油门避免急加速早就已经如此做了,尤其夏天要减少冷气之使用,那才真的是不简单。因此,大家所期待的省油招数,当然是要在原本用车环境下来企求良方以降低油耗。

但实际上唯有科学方法才有"真正的可能"以降低油耗。一部刚磨合完毕(约15000km),且调校正常的车辆效率最好,也就是说最省油,他能够将每单位的燃料转换成为最大功率输出。随着使用时间拉长,里程数增加、气门与气门座的磨损、活塞环与汽缸壁的磨损,导致压力下降而直接影响引擎输出,喷油嘴、节气门逐渐累积的油污阻碍了油气的正常雾化及混合,直接影响了燃烧效能,这些现象的发生导致要踩更深的油门才能达到原有的力量,结论就是消耗更多的汽油。

想要终结此种因素所造成的耗油情况 (这通常只会发生在旧车身上 因为新车属于机件尚在磨耗范围以内、最省油的情况),就要排除这些造成耗油的原因,气门本身与气门座之间的磨损、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的磨损...等之部份,因工程耗大, 属于引擎重建。

"引擎重建",藉由重新磨光气门座汽缸表面、更换加大尺寸的新活塞汽门,使得其再度恢复如同新车时的密合度,但因引擎需要完全分解,消耗时间、更花金钱,一般不会只为了省油去做这个动作。剩下来能做的就是清洁进气系统,如添加强效喷油嘴清洁剂到汽油油箱,使用泡沫式化油器清洁剂清洁节气门及所有周边,最后换新所有火星塞及高压线,如此一来您的引擎效率又往新车时期靠拢了一些。

在原有的机件情况下,创造省油的条件实属缘木求鱼,唯有时时将引擎保持在最佳状况才切实际。 所以网友们自新车开始就应该有一些准备动作,除了拉近保养周期外(5000km内就一定要更换机油),还要定期加入汽油添加剂,将刚成型的脏污轻易的扫除,否则日积月累后,若产生过厚过硬的油垢积碳就不得不以侵入法才能见效。

话虽如此,我们常被一些省油产品所吸引,这些常见的省油器,省油棒,省油盖,省油粒等等花样百出。其说词也颇具创意,如德国尖端科技,美国NASA使用机密科技,分子重新排列,远近红紫外线等难以听懂的说法。甚至还有提出认证的,这些无奇不有的省油产品多有几项共同特色:

1.理论天马行空、似是而非

2.单价低,约NT5000上下

3.可以简单DIY方式,5-10分钟内装置完毕

4.强调不会碰触到原车机电、燃油...等重要机件

5.号称15%-30%的马力、扭力提升

6.省油15%-30%

省油能力一直是市售量产车的主要诉求重点项之一,即使非高油价时期,还是没有人喜欢耗油的车,更何况在省油至上的今天,任何车厂只要能生产出省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车辆的产品,那绝对是畅销狂卖。市场上我们可由许多公开的实际测试数据中发现,基本条件相同的车辆(如燃油/车重/排气量相同),其省油性能其实差异有限,唯有如丰田、大众的缸内直喷、本田的稀薄燃烧...等,强调省油效能的技术才真的达到某种程度的省油效果。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技术的开发动辄花费车厂数以美金千万计的经费,而且多年的长时间研究实验才能开发出来,而其省油的程度常常也仅仅达到百分之个位数左右,部分技术还需要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达成。所以今天若是这些低价又有神效的产品,真有如其宣称的实际效果,那么这些汽车制造厂岂不是太冤枉了,花大钱却得不到效果;或者说这些伟大的技术发明应该直接销售给车厂?相信各车厂一定会抢着买这些绝对会是车辆销售的绝佳保证。 如此看来我们应该可以大胆的判断,这些省油装置是否有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资格类考试 > 驾驶 > 驾驶知识 > 新手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