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常识:行车易发事故的三个时间段
威廉希尔app 特整理了驾驶常识:行车易发事故的三个时间段,希望对您驾驶爱车出行有所帮助!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威廉希尔app 驾驶证考试频道!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段”值得注意。
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长途车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时饥肠辘辘,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本是以午睡调整机体的时间,即使无暇午睡,也应坐着打个盹,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黄昏时分:据不完全统计,在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四分之一,因此尤需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受人眼视网膜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影响,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出虚汗、打哈欠等疲倦症状,此时如不停车休息,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了视觉障碍而导致观察不清,躲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此时正值下班交通高峰期,人、车争道,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违规多,这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往往认为月黑人稀正好赶路,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驾驶。常有长途驾驶员把车撞到路边的树上、建筑物上还浑然不觉。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规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