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2012-08-15 14:34:15 字体放大: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了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仅供考生参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和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推行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引导,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 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产品质量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举报属实和协助查处违反产品质量法律、法规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第六条 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第七条 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监督检查,是指对重点产品质量进行的检查;

(二)统一监督检查,是指在全省范围内对生产某类产品的所有企业进行的检查;

(三)定期监督检查,是指按照确定的产品目录和检验周期进行的检查;

(四)日常监督检查,是指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以及用户、消费者和有关组织举报、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进行的检查。

第八条 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和定期监督检查必须按计划进行;在同一检查周期内,对经检验认定为合格的产品,不得重复检查。检查周期除国家另有规定为六个月。

省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制定全省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地)、县(市)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抽查和定期监督检查计划,报省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日常监督检查,由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实施。

第九条 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经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认定为不合格的,技术监督部门除责令限期整改外,应当实行质量跟踪制度。整改后的首批产品,未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不得出厂销售。

第十条 对可能导致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后果的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可以实行售前质量报验制度。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及检验产品质量昂的依据是: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经依法备案的企业标准;

(三)产品标识中明示的内容、实物样品、产品说明和合同中质量约定;

(四)国家和省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或质量评价规则。

第十二条 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被检查者、利害关系人、证人,并要求其提供证明材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进入产品生产、销售、存放场所进行检查,抽取检验样品;

(三)查阅、复制监督检查所需的合同、帐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等资料;

(四)封存、扣押有关物证、书证;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 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和有严重质量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产品,经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负责批准,可以采取封存、扣押的强制措施。

封存、扣押产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日。因检验有特殊时间要求的产品,可以顺延。

第十四条 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参加,配戴或主动出示有关证件,使用规定的执法文书和罚没收据,遵守法定的程序。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被检查者有权拒绝。

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泄露生产者、销售者的商业机密。

第十五条 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时,确需对产品进行检验的,技术监督部门或受监督部门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数量,从被检查产品中抽取样品。抽样人员在抽样时,应当按规定进行记录,妥善保管抽取的样品;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协助做好抽样、送样工作。

用于检验的样品由被检验者按规定提供。检验完结留样期满后,除检验损耗部分或法律、法规规定不予退还的外,其余样品应当通知被检查者在三十日内领回;逾期不领回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技术监督部门按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并经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考核合格、并经认可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公正、准确,并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负法律责任。不得伪造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

第十八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向技术监督部门报送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应当在七日内书面通知被检验者。

被检验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街道减员结果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检验机构或主管该机构的技术监督部门书面提出复验(查)申请。原检验机构或主管该机构的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复验(查)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验(查)结论。

第十九条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检验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同级财政拨款解决,不得向被检验者收取;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的检验费用,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大产品质量负责。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标识、包装,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生产者生产产品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采用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生产者自行制定的产品标准,应当依法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下列产品:

(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国家明令淘汰的;

(三)过期、失效、变质的;

(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

(五)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

(六)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七)伪造或冒用合格证书、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的;

(八)伪造或冒用产品标准标志、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商品条码标志的;

(九)伪造产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期的。

第二十三条 实行售前质量报验的产品,销售前必须按规定报经检验合格,放可销售。

第二十四条 对质量不合格但仍具有使用价值并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产品,必须以产品说明书或店堂、柜台告示等能为用户、消费者知悉的方式部位标明“处理品”、“等外品”等字样后,放可出厂或销售。

第二十五条 产品的监制者应当与生产者共同对被监制产品的质量负责,保证被监制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十六条 为生产者提供产品出厂检验服务的单位及其检验人员,应当对产品质量的检验结论负责,不得伪造检验数据或伪造检验结论,不得为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签发合格证明。

第二十七条 承印人接印制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产品标准标志、国际标准产品标志,以及含有以上标志、标识的包装物和其他物品,应当查验有关证明文件,并复印留存。委托人不能提供证明文件的,不得承印。

承印人印制的前款所列标志、标识包装物和其他物品,不得提供给非委托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生产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依照《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依照《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项、第(九)项规定的,除依照《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规定处罚外,尚未售出的产品,仍具有使用价值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处理;无使用价值或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应当予以销毁。

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五)项至第(八)项规定的,除依照《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规定处罚外,尚未售出的产品,责令标明真实的产地、厂名、厂址,改正或消除伪造、冒用的标志、标识、质量证明后,方可出厂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