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2011-12-12 17:25:07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7 变形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采用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代替。

土或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桩和桩间土及其下卧未处理土层的变形。前者通过 挤密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即土的干密度增大、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 湿陷性消除,故桩和桩间土(复合土层)的变形可不计算,但应计算下卧未处理土层的变 形,若下卧未处理土层为中、低压缩性非湿陷性土层,其压缩变形、湿陷变形也可不计算。

8 其他设计要求

(1)桩孔填料

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 系数 控制。当桩孔内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的平均压实系数 值均 不应小0.96。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2)灰土垫层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6.3.5 施工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挤土成孔, 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工艺较为简单,但确定施工工艺、选择成孔方法、施工顺 序、向孔内夯填填料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 成孔工艺

现在成孔方法有沉管(锤击、振动)或冲击成孔等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城乡建设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往往限制使用,如锤击沉管成孔,通常允许在新建场地使用,故选用上述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现场土质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选用沉管(振动、锤击)或冲击、爆扩等方法成孔。

施工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在成孔或拔管过程中,对桩孔(或桩顶)上部土层有一定的松动作用,因此施工前应根据选用的成孔设备和施工方法在场地预留一定厚度的松动土层,待成孔和桩孔回填夯实结束后将其挖除或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应预留松动土层的厚度,对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0.7 m,对冲击成孔,宜为1.2-1.5m。

2 被加固地基土含水量

拟处理地基土的含水量对成孔施工与桩间土的挤密至关重要。工程实践表明,当天然土 的含水量小于12%时,土呈坚硬状态,成孔挤密很困难,且设备容易损坏;当天然土的含水量等于或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桩孔可能缩颈,桩孔周围的土容易隆起,挤密效果差;当天然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时,成孔施工速度快,桩间土的挤密效果好。因此,在成孔过程中,应常握好拟处理地基土的含水量不要太大或太小。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应于地基处理前4~6d,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将增湿土的计算加水量,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中。

3 成孔和回填夯实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成孔和孔内的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对整片处理,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大程,可采取分段工;对局部处理,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2)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垂直度。0

(3)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

(4)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

(5)经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向孔内分层填人筛好的素土、灰土或其他填料,并应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此外铺设灰土垫层前,应将桩顶标高以上预的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压)密实

6.3.6 质量检验

1 施工质量检验

2 竣工验收

土或灰土挤密桩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桩总数的0.5%,并不应少于3点。

更多内容进入:

2012年建筑类在线模拟考试

<--岩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