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起,《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将首次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时间为期一个月,即2011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全省各地居民均可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规划中确定的我省城镇化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27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5%左右;到203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2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31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
据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于2009年初开始着手修编,2010年9月10日,规划纲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2011年8月3日,规划成果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2011年11月7日,规划成果通过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
总体思路:强力推进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建设
在城市化总体思路方面,《规划》显示,我省将强力推进福州、厦漳泉两个大都市区建设,大力发展福州、厦门、泉州三大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走以两大都市区为依托,以都市区和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省将实施都市地区、一般地区差异化推进策略,总体实现“有序集聚、适度均衡”的发展格局。
都市地区是指城镇密集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紧密联系的地区,包括沿海都市地区和依托南平、三明、龙岩等中心城市形成的内陆都市地区。都市地区应实施积极的公共政策,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整合、着力优化提升,推动城镇化向成熟阶段转型。
一般地区是指都市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一般地区应着力培育提速,走生态保护优先的快速、集约城镇化道路,择优培育重要节点城镇,保障省域城镇化格局的适度均衡。
城镇规划:构建“一带、两区、四轴、多点”空间结构
以滨海都市带为脊梁,以福州、厦漳泉两个大都市区为依托,以福、厦、泉三大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次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城镇聚合轴为骨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形成层次合理、空间有序、地域开放、转型发展的网络化省域城镇空间体系,构建“一带、两区、四轴、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带”指北起宁德福鼎南至漳州诏安的滨海都市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主体,对接台湾的前沿平台,也是我国沿海城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沿线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若干沿海产业集群,依托沿海综合交通走廊,构建高效组织的网络化城镇空间走廊。
“两区”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要加快培育高端职能,促进大都市区的一体化发展,强化其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四轴”分别是指纵向的南(平)三(明)龙(岩)城镇聚合轴和横向的福(州)武(夷山)、中部(泉州、莆田—三明)、厦(门)龙(岩)腹地拓展轴。要依托区域交通干线轴带,引导沿线城镇各类要素适度集聚、各类设施共享共建、城镇空间有序整合,从而推进山海互动、联动滨海都市带、辐射内陆地区,带动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多点”是指对福建城镇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市新增长区域和重要节点城镇区域,主要包括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产业集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