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
秀屿半岛位于福建省的沿海中段,市区的景观构成必然受福建地域整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福建是个多山的省份,它的地域文化不能不以青山为依托,同时福建有冗长的海岸线,海港及岛屿众多,渔民们在同大海拼搏的过程中,孕育了海文化。所以以青山为依托,以大海为观照,成为秀屿市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思路。以此为脉络,对市区内的景观资源进行有机组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景观活跃元素
在城市景观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历史意义的景观风貌,作为组织市区景观系统的主角。这也是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根本所在。
秀屿半岛西部中段的象山古名嵩山,具有半岛内无可比拟的景观特色。
(1)海拔最高:象山顶峰海拔79米,是秀屿市区的制高点;
(2)自然植被最完好:象山不仅山顶绿树成荫,山麓也是绿树环抱,现有一大片沿海岸线绝无仅有的荔枝、龙眼林;
(3)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最丰富:屹立于山巅的嵩山护国寺,创建于宋代,她儒、道、释为一家,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旁有宋丞相陆秀夫的衣冠冢,尚存“宋檀越陆公墓道”石碑。另有清代的象山书院。
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使象山理所当然地成为秀屿市区城市景观的活跃元素,使象山成为组织秀屿市区景观系统的龙头。
2、划分特色景观区
依据城市各地段景观特色及用地功能进行重点处理,逐步形成并强化其地方特色,以继承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
双石半岛是秀屿半岛的突出部,是半岛的半岛,它所面临的是浅海滩涂,最前端的石头鼻由礁石组成,是欣赏海景的好去处。规划把双石半岛的端部分成两部分,左侧辟为海滨绿地,右侧作为反映具有渔村面貌的高级别墅区,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高级旅游渡假区。通过它还可以把市区北边的浅海景观引入城市。
西南角的秀屿村具有蕴深的历史积淀。追溯过去,它是与大陆分离开的岛屿,六七十年代由于围海造地才使它与大陆连为一体。秀屿港因秀屿村而得名,秀屿镇因秀屿港而得名,显然秀屿村是个有人文传统的历史地段。规划把秀屿村辟为海滨绿地,使市区向大海敞开,把南边的深海景观引入城市,从而可以避免整个市区被港区包围而形成的那种单调封闭的感觉;同时也是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可以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从秀屿村的山上向南边眺望,正对着湄洲湾的主航道,大小船只来往非常频繁,这种繁忙的景象与北边双石半岛端部恬静的渔村面貌形成强烈的反差,是对城市景观的活化。
象山西边是莆头山,莆头故名莆口,是莆田立县前见于史书的第一个地名。现状莆头山地形比较破碎,植被不完整,应该大力进行绿化保护,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区。
市区东边的效外山峦起伏,有秀屿半岛海拔最高的珠坑山,通过疏港大道上绿化带把郊外起伏的绿色轮廓引进市区,实现市区与效区的融合。
3、组织轴线景观
轴线景观是通过城市主要干道及重要节点形成的。秀屿市区组织了两条景观轴线:
(1)疏港路的横向景观轴线,起于西端现状码头区,横穿整个市区;
(2)纵向景观轴线,起于双石半岛,止于南侧规划港区,纵贯整个市区。
4、控制景观视廓
景观视廓就是为了使各个景观区处于良好的通视状态而建立起的视觉走廓。秀屿市区的景观系统是通过象山来组织的,所以规划中对象山与其他景观区之间的视觉走廓作重点处理,使用它们相互之间都处于可视状态。
5、勾勒城市天际线城市天际线是指由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工建构筑物等形成的高低错落的轮廓线。天际线轮廓应与景观视廓相配合,相协调。
秀屿市区的景观规划,是在对秀屿的自身条件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对市区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城市特色因素进行综合组织,最终构建起一个山、海兼备,港、城相融的现代化城市景观体系,从而为秀屿市区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经济、文化 、社会等有机联系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共同的呼声和原望。为此,我们广大规划师、建筑师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关键是要增强城市设计观念,强化城市设计工作,把城市设计思想有机地融进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文中以秀屿市区总体规划中的景观规划为例证,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景观规划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创造高质量城市空间环境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抛砖引玉,就教于同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