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知识点精讲: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2015-02-27 10:44:20 字体放大:  

2015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知识点精讲: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1)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0年价格)来计算。实际GD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

(2)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所谓增加值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合,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3)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3)潜在GDP。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它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GD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

2.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1)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净产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2)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3)个人收入(PI):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它是国民收入进一步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支付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国经济利用自己资源的情况。由于劳动是任何经济的主要资源,从而充分就业是各国经济决策首先关注的目标。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1.就业、失业的统计概念

(1)统计方法。美国劳工局采用“人口调查随机抽样法”来收集每个月的就业资料,每月走访60000个家庭,以反映美国的就业状况和变动态势。调查将16岁及16岁以上的人口分为四组:

1)就业状态。正在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也算就业。

2)失业状态。包括未被雇用而正在主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

3)非劳动力。包括已退休者、因身体不佳不能工作者,在家里操持家务者、没有主动去找工作者。成年人口的34%属于该类。

4)劳动力。处于就业状态的和失业状态的人口属于劳动力。

(2)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也就是说,失业率所衡量的是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2.失业的类型

(1)按失业的原因分类。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经济学家将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常在跨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例如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正在寻找工作,刚刚生育后的母亲正在寻找工作,或者离开原岗位试图寻找更好的工作等。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如果对不同类型劳动的需求发生变动,而劳动的供给未能及时调整,就会发生结构性失业。常见的案例是某些部门或地区的兴起和衰落所引起的职业间或地区间的结构失衡。

3)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许多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是周期性失业的标志。

区分失业类型有助于人们对劳动市场作出诊断。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按就业意愿分类。按就业意愿分类,失业又被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2)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3.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价格变化与实际产出的波动有密切联系,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示器。

1.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

1)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2)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

3)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

(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该指数的权数是按照消费者预算支出中的比例确定的。

(2)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该指数的权数随不同产品的份额而改变。

(3)生产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计算PPI的固定权数是每种商品的净销售额。由于这种指数涵盖详细,在商业领域广为使用。

相关推荐:

2015年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命题点解读汇总

2015咨询工程师《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考点汇总

<--注册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