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境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复习精讲(17)
复习要点
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火电厂、水泥厂、焦化厂、炼油厂、冶炼厂、石油化工等项目,其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的废气、炉窑产生的烟尘等,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燃料和炉灰堆放产生的二次扬尘。下面主要以火电厂为例介绍此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要点
电厂建设计划
包括厂址选择的理由、现有电厂概况、本期工程基本情况(厂址所在行政区、厂址地理位置概要、灰场概况、占地概要、设备概况(锅炉容量及台数、气轮机功率及台数、发电机功率及台数),明确主体工程、公用与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燃料、水源、工程环保概况。
施工计划,包括建设期内容及进度、施工方法及规模等。
其他与电厂相关的开发计划,如集中供热计划、灰渣综合利用计划、地区其他相关计划等。
主要污染因子
燃煤烟气、废水(温排水,一般废水排放(包括酸碱废水、含油废水、输煤系统冲洗水、锅炉酸洗废水、冷却塔排污水)、生活污水、厂区雨水、灰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灰场生态影响等。
(1)工艺、产污环节分析
对于大项目一般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中小项目一般用方块流程图表示,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种类,需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燃煤火电厂主要污染为大气环境污染,其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扬尘(除灰贮灰方式不同)。
噪声、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
工艺:酸碱、冷却、冲洗、输煤、油污、酸洗;
工频电磁场冷却水:温排水、冷却水(空冷、水冷);
除灰(干法、湿法):湿法--管道--冲灰水。
(2)污染源强计算
确定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必须按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两个时期进行核算,一些项目还应对服务期满后的源强进行计算。源强计算的方法包括: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对于火电厂项目污染源强的计算通常包括:
1)气
SO2、烟尘采用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物料平衡和实测法;氮氧化物主要根据锅炉的设计指标以及相关标准确定,还可以采用实测法和类比法去定。
2)水
根据工艺确定排水,可用水平衡的方法计算,单机容量大小与水耗有关,直冷、循环水排水不同。
3)噪声:通常用类比法计算。
4)渣:用物料平衡方法计算
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源强通常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类比测量、物料衡算法、经验公式。
另外,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代老消减量1污染物排放量。
(3)清洁生产分析
火电行业没有获得批准的清洁生产指标:“十五”计划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70%。对于火电厂类型的建设项目要从设备选型(机组)、工艺要求及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具体定量指标可包括:单位时间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排水量等。
防治措施
1、运行期污染防治对策
针对环境空气污染、温排水污染、一般取排水污染、灰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及贮煤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同时要考虑保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自然景观及其他需保护对象的保护对策。通常采用燃用低硫煤、安装脱硫装置、采用高烟囱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等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废水分类治理,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回用于煤场喷淋、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脱硫废水、酸洗废水等需处理后回用或排放,若有煤码头,则输煤系统或煤码头冲洗废水需沉淀和煤泥处理设备处理;灰场要有运营期和封场后的防治措施。运营期:防渗、灰场底部设盲沟排雨水、经常洒水碾压、部分达到标高或封场后应覆土植草、植树;粉煤灰和石膏综合利用。
2、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建设期工程特点,分析生产线占地、灰场占地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植被)、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工程弃土和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等,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污染因子筛选方法
在污染源调查时,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比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己造成严重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
2)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与内容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内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2)现状监测方案
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lO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2)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制度要求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6次(北京时问02、07、10、14、16、19时,其中10、16时两次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每天至少4次(北京时间02、07、14、19时,少数监测点02时实施确有困难者可酌情取消)。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资料。
(3)污染气象及大气湍流扩散参数调查期间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三年;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一年。
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周期为一年。一、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有冬、夏两个季节代表月份,每月观测次数,除北京时间02、07、14、19时4次外,应在黎明前后、上午和傍晚增加观测2~8次,以便了解辐射逆温层的状况和混合层的生消规律。
环境影响预测
(1)设置专题
按影响因素分为:水、气、声、固、生态、水土保持;按工程阶段分为:建设期、运行期。
(2)选择与应用模式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正确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常采用模式预测法即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选择大气扩散模式主要根据:
1)项目情况(污染物类型、排放方式等);
2)周围地形等环境状况,以导则为主要依据,选取国际公认的模式。
(3)预测与评价
1)工况选择: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事故排放;
2)影响时段:建设期、运行期;
3)预测范围:主要根据评价级别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评价范围外的敏感点也应交代。
4)影响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和测量结果,其主要预测内容应包括:
1)代表性气象条件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及距源距离;
2)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大气环境影响及浓度分布;
3)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
4)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影响;
5)对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因子,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进行无组织排放浓度影响预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4)生态影响
火电厂和核电厂的一个特殊的生态影响问题是冷却系统引起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化石燃料电站和核电站的热效率分别在40%和30%左右,60 %~70%的余热随冷却水排入水体,造成排放口一定范围内水温升高,使受纳水体的水生植物生长旺盛或因不耐高温而生长受到抑制、不适应水温变化的水生生物群逃离或生殖能力下降,代之以适宜温度范围宽的种群,最终导致种群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