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管理综合辅导:谈谈翻译中的“回译”问题

2012-09-28 10:41:18 字体放大:  

翻译界又闹出了一个“昆仑事件”。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的陆先生,在其2006年5月11日上传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网站“正来学堂”上的文章中分析了德国现代学者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并13次提到毛泽东。在引用一句德文后,陆先生写道:“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并在段尾注明:“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时隔近六年,这篇文章被作家马伯庸发现,指出陆先生翻译的这段德语原文实际上是来自于毛泽东脍炙人口的词作《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网友们迅速联想到在前几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中,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先生竟然将蒋介石的英文译名Chiang Kai-shek译成“常凯申”。于是,网友们热议:堪比“常凯申”的错译“昆仑”终于横空出世!

无论是“昆仑”还是“常凯申”,都指向了翻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回译”(back translation),也就是A语言中的东西已经被译成B语言,再从B语言中被译回A语言。可以想象,除非被译成B语言的是非常耳熟能详的内容,否则如果不经过查证,能够准确译回A语言中的原文是不容易的。

温总理在讲话中喜欢引用诗词古语是出了名的,每次外交部译员对于这些诗词古语的处理都会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其实,不论温总理引用什么中国的诗词古语,只要译员能够理解,总是有办法翻译出来的;而加入温总理引用的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话,或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那要翻译起来可就困难得多了。毕竟不是所有的回译,都像How happy we are, to have friends from afar!对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经典和明显的。

看到“昆仑”的例子,我不禁想到口译中的一个案例: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发表著名的演讲,结语部分也引用了毛主席的词: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One thousna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 今天的人看到这个,恐怕很难回译成原文。但当时人人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诗词,对于外交部的译员章含之前辈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回译很难,但不应成为乱译错译的藉口。毕竟笔译和口译不是一回事,学问和常识也还是有区别的。翻译工作者要应对回译的困难,除了多学习多积累之外,还特别需要有虚心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

<--翻译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