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考研经验

2012-09-27 13:45:02 字体放大:  

【编者按】下面是威廉希尔app 的编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商学管理法学硕士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有了北大的学号的时候,新的一轮考研角逐大概开始了吧。可能由于我比较调皮,总有些人问我考研的经验。经验?我不是高手,可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就说说我的经历吧。或许,平凡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天才的经历,更具有普适性。因此,后来的研友们或许能从我的经历里得到些什么吧。实在得不到什么,就从我这么借借考试的运气也不错哦,我总认为,今年考北大运气不错!

一、背景、抉择

中南政法01年毕业后,从事法律教学工作三年余,主要讲授商法(4学期)、国际私法(4学期)、民法总论(1学期)等法学课程。参加了一次律师资格考试,一次司法考试。04年考复旦民商法,差了三分,很生气,跟家人商量:下个学期不工作了,辞职考北大。爸妈虽有保留,倒也支持我的想法。

04年7月22日,跟许多外地学子一样,只身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参加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辅导班。一个来月的辅导,更是坚定了我辞职的决心和考北大的信心。

04年9月份回原工作单位,想与原单位商量“能不能请假半年”,我这个天真想法显然行不通。只好辞职,也终于辞职了,人生算是更加完整了。收拾了行李,再次上北京,到北大南门跟另外一个考北大经济学的兄弟合租了一间房子,考北大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很多人问我,考北大法学院要不要上辅导班?上的话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是超出我的判断能力的。就谈谈我自己对辅导班的理解吧:收集了信息、收起了心思、加强了决心。收集信息不难理解。收起心思是什么意思?工作过的研友大概都会知道,工作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边工作边考研,真的很累,不仅时间充分与否是个问题,心思充分与否也是一个问题。虽则04年考复旦失败后就有考北大的想法,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心思仍然用不到学习上来。但经过辅导班的学习,跟好多研友在一起听了个把月的课,受到广大研友浓浓的学习气氛的影响,就淘掉了其它的许多杂念,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来了。加强了决心也不难理解。对于我这个非北大本科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来过北京,对北大有点陌生,觉得北大很神圣,考北大的大概都跟孙悟空似的神通广大吧?是不是都有三头六臂呢?后来,因为辅导班,走近了北大,走近了北大的老师,走近了考北大的研友,呵呵,大家都是一样的啊,没有谁有三头六臂呢。就这样,多了份平常心,增添了信心,就加强我的决心了。

有的研友想进一步知道:辅导班的内容对专业课有帮助没有?答曰:有一定帮助,但是不大。就如05年的试题,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题目,都不是辅导班讲过的内容。辅导班可以帮助你确定“意料之中”(当然,你自己也可以确定这些“意料之中”),但是防止不了“意料之外”。这个“意料之外”,还是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了。积累多了,别人的“意料之外”可能就是你的“意料之中”。

上辅导班时,可以收集一些信息,比如往年的考生情况,老师的风格,今年的招收情况等。这些情况往往通过网络,也能够从各种途径得知。但是网络上,外面流行的信息,有的可能不真实,或者有距离感,而且很抽象,不像直接到北大来所获得的信息那么感性、直接。这种对信息的直接把握,大概是很重要的吧。它可以让你在复习的时候觉得很“安全”。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如果经济情况允许的话,来北大周围读书,做个边缘人,也是不错的:)。

以上所言,大概就是我上辅导班的所获了。话题扯远了,谈谈我的复习策略吧。

二、复习

(一)复习时间安排

我这个人啊,向来很懒,早上8点起床,9点以前去三教读书,12点准时吃饭,中午回去睡觉,下午3、4点出来学习或者锻炼身体,晚上7点到10点一般会学习。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学习的时间一般在6到8小时。这一天的时间怎么分配?一般是专业课看书用3到4小时,英语政治各1到2个小时。人工作以后,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复习期间,几个朋友有事请帮忙,又浪费了我不少时间。所以,总的说来,自04年9月到05年考试,大概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在110天左右。我这样交待清楚,大概是想让广大研友心里有个底。考研期间,有好多研友每天一读起书来就是10个小时以上,晚上还要去北大南门的城隍庙小吃店去加班加点。我总觉得没有多大必要,除非你正在工作,白天时间真的是不够用。

(二)教材用书准备

北大法学院硕士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但复习总该有本书。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过是每个部门法准备了一本书。如下:

《法理》,周旺生,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宪法》,周叶中,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行政法》,姜明安,高教出版社,自考教材。

《刑法》,双杨,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刑诉》,汪建成,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民法》,魏振瀛,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民诉》,潘剑锋,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经济法》,杨紫烜,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公司法》,甘培忠,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国经》,邵景春,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国公》,白桂梅,人大出版社,网络教育系列。

我挑的教材是有问题的。比如《国公》,我就懒得去看王铁崖那本厚厚的蓝皮书。《国私》很多人买了北大出版社李双元的。我就偷懒不买了,基本上也没有看国私部分。教了三年国私,该偷懒的就应该偷懒:),还好,05年没有考国私。当然了,我并不建议大家偷懒,除非你觉得自己的运气一向是很好的。《公司法》翻了一遍,只把甘老师在第三版中修订过的部分看了一遍,其他部分就没有看了。因为04年从这本书出了一个题目:“简述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原则”,这个题目的内容在“商法”内的“公司法”中的表述跟“经济法”内的“公司法”中的表述是不一样(我并不赞同甘老师的那种表述,他说的那几个原则,哪里是公司股利的分配原则?毋宁说是公司毛利的处理、分配原则。当然,可能是我阅读范围太小,知识太狭窄吧)。所以,我只看里面比较奇怪的部分,其他的内容,想想也跟商法里的公司法差不多,就免看了,有懒不偷,白不偷嘛!

其实,考北大法学院,挑什么样的教材,大概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要内容不至于太旧、观点不至于太离谱、知识不至于太浅就行吧(我的理解)。北大对考生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把教材背熟,而是要求把各个部门法学的内容背熟,理解透彻。尽管这个要求往往过高了,比如,我对刑法的很多精要之处,就非常不懂,虽然我把这些部分的内容背得烂熟。

<--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