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教师频道编辑为参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搜集整理了:从职专到北大:我的北大法硕考研经历,心酸的蜕变,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四年,我不会预见自己会到这里,会坐在北大的古朴而又现代的教室里。直到踏进这片历经百年沧桑而又依旧盛满活力的校园,漫步于未名湖畔,触摸博雅塔上那一道道石砖的时候,才发现这片神圣的虚幻已经变成了能够触摸的真实,才察觉自己已经渐渐地融入这个地方,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为了这种融入和真实,我付出了自己的两年时间。
其实,自己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理想化的一个人,我只是为了北大而考北大。在开始准备的考研的时候,我的舍友都会问我,你考哪个学校。我绝对毫不遮掩对他们说,“北大”。然后就会接受他们惊讶,甚至是一种蔑视眼神的洗礼。其中,我一个最好的哥们对我说,你能上考上北大,我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好截止我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日子,他还没有女朋友)。听了之后,除了有一种酸楚之外,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是一个中专生,毕竟自己曾经是一个在班中连续一学期每门课都是第一,倒数的渣子学生,毕竟毕竟毕竟……但是,很多毕竟的事都是过去了(这是我之所以考北大的理论依据)。
后来就开始所谓的准备复习,先学学什么呢?当然是英语了。毕竟在职专的时候没有学过一天英语,而且自己本科学的是国贸的,英语好是必须的。记得自己在大一的时候第一次自测四级的时候,那可怜的分数14分,才意识到英语有可能成为我四年大学的紧箍咒!为了摆脱它,我背过上万的单词,熟背过新概念三四,每天凌晨五点钟起床练口语,用英语写过自己的心情,那些日子满脑子是英语。后来六级过了,550。学院还专门为我开了个英语学习的交流会,那时候觉的英语已经不是我的紧箍咒,而是我的荣誉的光环了!
在大三上半学期就决定考研了,其实在当时,最大大担心并不是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而是自己作为一个对口高职的学生是不是有资格去初试,有没有资格去参加复试,因为我们的学历太特殊了(即非普通本科又非同等学力)。我先后问过辅导员,教务处,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不确定”。因为没有先例,从来就没有对口高职本科的学生考上过研究生,哪怕是本校的。这种不确定始终是我复习过程中心口的一块石头!万一自己辛辛苦苦复习一年最后却没有初试资格,万一自己辛辛苦苦过了复试,却因为这个没有复试资格。这种不确定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初试,复试!有时候觉得自己比别人忍受的更多更多。
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试试!
到了大三上班学期我就开始选专业,首先,自己不想考本专业,考了没有什么用处!后来想考经济学,可是自己的数学太差了。自己就想找个不考数学。就找到了法硕的,关键是考法硕没有那么多烦心事(例如找导师,没有参考书这类的麻烦事),而且北大的法硕是很好的。其实自己不在乎学什么专业,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就是我为什么考北大的单纯的动机吧。
我的真正的复习是在大四上半学期开始,先买了本叫“指南”的书。看见那本书,觉得挺震撼的——九百多页,两寸厚,差不多半斤重!我晕!自己上了十一年学就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厚的书。
专业课
该怎么看呢?第一遍的时候,先是自己像读小说一样仔仔细细的浏览一遍,先是刑法,民法再到法制史。其实这一遍就是让我自己感性地知道刑法,民法以及其他课是什么东西。然后就连续看了几遍。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对每门学科章与章的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清楚(这是你是不是能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前提,尤其是民法刑法),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点闹不明白(例如,民法的缔约过失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为了克服第一个困难,我通过画每门课逻辑系统图的方式做过自己的笔记。
例如(刑法总则,我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然后会在各个章节找它们联系点)。做完笔记之后,发现每门课的讲的是什么东西,都会一目了然。然后我就把自己列的知识框架背了写来。虽然没有对各个微观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但一张张知识框架图会清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在宏观能够把握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我开始慢慢消化书中的一些微观的知识点。例如什么是善意取得,什么是缓刑,什么是立法等等。毕竟自己没有系统学过法律,自己对一些概念没法理解或者理解的意思与实际的意思有差别。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陷,我想自己去报个辅导班。但自己没有什么钱去报辅导班,就只好和研友们买了点音频。我是一边听录音,把自己的先前不理解知识点画出来,做好笔记,等我听完以后,发现书变得很黑了,自己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听完之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都消化了,觉得自己对一些理论的认识加深了,发觉自己开始向法律人的思维的转变。然后,就开始做题。其实,做一些模拟题还是章节型的题练习题最主要的不是看你错了几个,而是通过做题来检验你的漏洞!这也是很多人难以把握的。在我很多的研友中,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整天做题,做错题,却不知自己错在哪!做题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做题并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要回扣课本,再巩固课本上的知识。我做题属于很少的那一列。只是做了一本真题,还有一套人大出的模拟。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用来看书的——指南我看了有十几遍,大纲分析也背了十几遍。
所以,很多人说我的方法太累,太笨!呵呵,但是我考上了。还有在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顺序性,首先应该先看的刑法和民法宪法,再熟悉完这三门部门法时候,才可以看法理的。因为法理是这三门课的抽象,只要理解了这三门课,法理的理解就可以理解了。至于法制史应放在放在最后去复习,我当时在十月份复习法制史的,主要法制史主要是记忆性的知识,理解的就很少了。看专业课的时候,我都是在晚上看的,因为有大块的时间,毕竟法律讲求系统整体的一门学科。在最后强调一下真题,其实真题作用就是让我自己熟知命题思路,通过分析了解课本那些部分是重要的,那些地方容易出主观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选择题,然后就是回扣课本重点分析。
至于英语
我认为是最难得一门了!我在四月份做了一份01年的真题,不加作文自己考了40分!觉得考研英语和六级不是一回事。考研注重一些基础以及你逻辑分析能力的考察!例如,考研英语的一些句子很长,一些单词看着很熟悉,就是放在句子里不知道什么意思;阅读中的选项很迷惑人,有些选项,如果不进行仔细的逻辑分析的话,你就是分不清那是该选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是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而这些文章都是来自一些外国的社科类的科研杂志,知名报纸(例如,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等)。我当时先是从背单词开始的(这也是很多人的做法),不过我背单词的时候,并不是拿出一整天来背,我个人认为背单词不在于你的注意力放在每个单词上的时间是多少,而是在于放在每个单词上的次数的多少。所以我背单词的都是在零星的时间里进行的,在课余时间,打饭的时候,晚上睡前看一下等!每天能够重复四五次。这样不用两个月我的单词就背的想当熟了!除了单词,另一个基础就是语法。
考研的英语都来自一些专业论文杂志,里面的句子很长的,而且都是复合句,宾语从句套着定语从句,定语从句还是省略结构……挺烦的!我当时看了一下中学的语法中的从句部分,还有看了一本叫做考试虫的长难句分析,仔仔细细分析了一遍。然后就开始去网上下一点文章,例如,经济学人。还做了一些某些人写的阅读理解,我在看阅读理解,就只看看社科类的文章(尤其是美国的),并且很少做上面的题,因为上面题实在有点不合逻辑(千万别在意你在上面错了几个,对了几个),我就是把它当成一本杂志拓展一下知识面,培养一下语感而已,如果基础差点,还可以看看新概念三四什么的。到了五六月份,我就开始做十年的真题了,首先,按照考试时间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其实每做完,都是心惊胆战的,怕自己做的太差,打击自己的信心。每做完一年的,我就开始自己解剖每一年的真题,先从单词语法的开始,我是先翻译了一下每一篇的文章,然后把不理解的单词长难句划出来,然后买了一本牛津词典开始查每个不理解的单词的意思。把阅读理解的长难句划出来,仔细分析总结规律。第二个任务就是仔细分析每个文章的逻辑结构,例如作者观点的是怎么提出的,各个段落与中心思想是什么关系,以及各个段落的的意思是怎么论证的等等。
只有这样的分析,我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逻辑脉络,这是考试中熟知命题思路的前提。第三个工作,就是分析考题,对于阅读理解,就是分析各个选型的差别,为什么这个题目是选这个而不是选哪个。这也是很多同学所忽视的。在这部分工作的时候,我是结合第二步的工作来进行的,没有对文章的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这部分的工作是很难完成好的,这也是培养我考研做题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复习的最后。每一天按照考研的时间来进行实战训练(每周一次),如果还有时间在最后一个月,还可以看看单词以及自己分析的真题什么的。
至于政治
我在暑假开始复习的,先上了辅导班,听他们划了些重点章节,解释了一些原理,听力一下,挺管用的!然后结合重点狂背了红宝书,辅导班的材料。看了一下真题(前五年的),其实政治考试最难得就是马哲,政经,关键是理解。不过这些理解整理工作都是上辅导班完成的。我的政治复习的战略思想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分数”,最后做模拟题,权当拉练一下吧!
就这样自己熬到了报志愿,在报志愿的前几天,自己还拿07年的真题自己测了一下,觉得效果不错,保守估计能考到三百八九,那是我觉得北大对我来说是那么近。
好事难磨!
到了最后一个月,实习了半个月,考了两个证(不考就毕不了业),还有八门课考试。等我做完这些之后,离考试还有三天,翻开似乎很熟悉而又陌生的课本,心理有点恐慌,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那三天,就觉得命运好像在戏弄我,感觉北大好像离我很远很远。还好自己一直是很对自己负责任的一个人。那后三天还是把专业课大纲解析,真题看了一遍,没有胆量再想别的了。
2008年一月十九号,天灰蒙蒙的,有点像下雪的感觉(自己挺喜欢雪的)。其实这样的天气是我最不喜欢的,当然了自己心情也是相当差的。觉得自己去考试只是去给自己一个结果,没有敢去奢求什么,至于北大更不敢想了,或许是一个永远的理想罢了!不过到了那时,心情很平静的,没有紧张感。但是每门课都觉得靠的极差!
2008年一月二十号下午五点,当我踏出考场的时候,忽然之间天下起了大雪。我觉得这是一种天意,或许在埋葬什么,一种记忆吧!不知不觉自己眼前一切事物好像被一种东西遮住了,很朦胧。这种感觉对一个成年的男人来说,是久违的酸楚。
……
2008年三月十二号,下午在自己的工作的地方,我的哥们给我打电话,说我过了初试!觉着这件事好像对我来说很生疏,反映了很长时间,然后就辞了职。开始复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先前的兴奋,或许心累了吧!但是好像准备初试的惯性还在发挥作用,自己又开始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了
2008年三月十四号,来到北京,然后在在同学的宿舍里老老实呆了四天,自己看了逻辑题,练习听力,准备了一下论文写作
2008年三月二十号,复试资格审查,那是我四年最难受的日子,因为自己学历的特殊性——高职对口本科。我预料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我被老师盘问了整整一两个小时!问了一些有点白痴有很伤自尊的问题。那一两个小时,真的让我喘不过起来。还好北大的包容给了一个中专生一次复试机会。不过那几天心里很别扭,真想一切都结束,哪怕最坏的结果!
2008年三月二十一号,复试,上午在北大的2号教学楼考听力,听力感觉很差,听出来的不是很多;下午考论文,案例分析,逻辑题。考完之后,没有什么感觉。就是想出去走走,我就拉我一个战友在未名湖逛了两圈。很美,但心里很难受。
2008年三月三十一号,又是我哥们跟我打电话,说我考上了。以前觉得自己听到被录取的一刹那,肯定会兴奋好几天。可是当这个时刻真正来临的时候,自己没有兴奋的力气和理由。
又过了一个多月吧,学校给我开了个事迹报告会,校报还采访了我,题目是《从高职到北大有多远》,我是我们学院第一个研究生。
……
毕业!
……
又是一年!
现在,我坐在北大图书馆三楼自习室,偷点时间写自己那点心酸考研经历,希望能给大家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