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失恋33天》成功营销诀窍

2012-09-14 17:28:30 字体放大:  

到了《失恋33天》这里,电影营销已然形成了一整套“以SNS、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新思维,虽然依旧是对数字媒体的探索,但是有先前的经验积累,《失恋33天》算是很幸运地探索成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片的成功经验适用于所有电影,但是对于国产小成本电影来讲,《失恋33天》的数字媒体营销的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失恋33天》的网络路线

回顾《失恋33天》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是准备十分充分,在全国7个城市拍摄了14个有关失恋的短片,加上《失恋33天》的剧本最初是网上的一个热门帖子,最后变成了小说,拥有150多万忠实粉丝,在之前宣传中的预告片中很好地埋下了话题种子,再加上很好的口碑效应,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收益。以下数据便能说明。

从搜索引擎数据来看,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1.百度搜索“失恋33天”截至11月16日找到相关结果约394万个。

2.Google搜索“失恋33天”截至11月16日找到相关结果约5900万条。根据百度指数分析的报表来看,2011年9月前搜索量一般为 1000左右。从9月中旬开始搜索量增加到5000左右。随后搜索量均在30万以上。10月底基本成功冲击130万的搜索量。媒体的关注度上升也是呈现非常乐观的形式,找到相关的新闻约9270篇。

再来看看搜索的年龄、性别方面,从比例上来看相对比较均匀。关注的年龄分布也是以年轻人为准,更加从侧面印证了《失恋33天》在网络营销中的定位精准。

看看微博的关注度。新浪微博直接搜“失恋33天”找到约670多万条消息,腾讯微博直接搜索找到了约330多万条消息。而分享的前2位用户听众均是万级博主,从第3位开始也是将近万级听众的博主。试想一下,这里搜索到的博主听众加起来又有多少呢?再加上明星效应,加上明星微博粉丝们的跟进传递,分享信息肯定已经破千万。

【案例追踪】

《失恋33天》之试金石

《失恋33天》的成功再次说明电影营销在一部电影作品的发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保证票房成绩的一剂良药。而《失恋33天》在推广前后的表现也有诸多可复制之处,下面的每一记杀手锏都可谓电影营销的试金石。

2010年发生了网络营销的质变,这对中国电影的商业模式,带来很大的一个突破。网络营销包括微博,这都不能小看,中国电影的宣传手段、营销手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广东省电影公司、珠江影业传媒总经理赵军

营销关键词

以短片开路制造话题

《失恋33天》拍摄了一组名为《失恋物语》的短片,从不同的城市选取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失恋经历,然后在微博等平台投放,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共鸣。除了片方拍摄的7大城市的短片,网友们更自发地拍摄了20多个不同城市、不同方言、不同版本的《失恋物语》。让“失恋”成为一个影响大批年轻网民的流行话题,进而带动大家对电影的关注。

“失恋博物馆”也是《失恋33天》整个营销计划中十分漂亮的一笔。电影的第一次落地活动——“关机仪式”主打产品是《失恋物语》,而第二次落地活动则是启动“失恋博物馆”,其实就是针对本片在新浪视频建立的一个视频官网提出的概念,颇有噱头。除了本片大量的视频宣传素材,还把在微博上征集到的分手信物,失恋后的心情感受,疗伤歌曲等等放在上面,营造一种气氛。

前后连贯的主题,令“失恋”话题深入群众,“失恋物语”系列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超过2000万,百度指数从13万被拉高到17万。

精准定位

在制作整体方案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理清电影的目标消费者,而目标消费者与票房目标息息相关。根据片方最初给出的最低预期是2500万到3000万的票房,宣传团队根据这个目标圈定了两个范围——大学生和办公室白领。要对这两个人群做精准传播,目标确定就要选择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