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事件营销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充分发挥出了事件营销的六大特性。
1.时效性
此次事件营销的背景恰是湖北考生第二批本科志愿填报完毕,第三批独立学院志愿填报开始之前的一段空挡时间。众所周知,湖北是高考大省,每年的高考考生在50万人以上,而综合录取率却只有60%左右。这意味着剩下的20万人将无书可读,无大学可上。面对如此巨大的教育市场,北大青鸟、美国硅谷、双N、弘博等社会教育机构纷纷抢食。甚至连国外大学和其在国内的代理中介机构也开始盯上这一市场群体,于是各种广告战、促销战狼烟四起。可以想象,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招生宣传单和媒体广告,不仅成本巨大,还很容易陷入芜杂的广告噪声里,难以达到传播效果。在此情况下,事件营销策略如果应用得当,就很容易达到市两拨千斤的效果。
另外,此事件发生之前网络上刚刚出现过两个热点事件,第一是陕西周正龙的假老虎案件水落石出;第二是少女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破格录取。张孟苏事件出现后,公众立刻将该事件与周正龙和蒋方舟之事件联系起来,引发了一系列猜疑和讨论。
2.悬念性
此事件营销中设置了一系列悬念,首先是低分女生因为助人为乐就可以被国外大学破格录取还发奖学金,吊起公众胃口,特别让低分高考生家长大跌眼镜、羡慕如火;第二是媒体通过求证,发现张所谓被录取的新加坡政府学院并不存在,全部的 5所政府学院均否认录取了张,让公众急切知道背后的原因;第三是奖学金悬念,新加坡大学很少能够发全额奖学金的;第四是张所谓助人为乐的西南大学居然也不存在,更加增添了疑案气氛;第五是张的班主任及其本人信誓旦旦地说在10天以后将真相大白,激发公众对其类似周正龙假老虎语言的进一步猜测和联想;第六是警方证实张已办了去新加坡的自费留学签证后更加激起读者的好奇,质疑其学习资格的获得。上述六大悬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剥皮,最后抖出包袱。让公众对于新加坡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有了非常细致的了解,达到了招生宣传的目的。
3.轰动性
此事件由于其选题的时效性和话题设置的悬念性,所以一经披露便得到各路媒体的严重关切。在高考状元炒作完毕和奥运倒计时的20多天时间里,媒体话题正处于真空状态,此时丢出个张孟苏招生门事件,顿时让高考低分家长、学生和媒体顿时兴奋起来。放暑假在家的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也摩拳擦掌,一些博客爱好者也跃跃欲试。
网上随后涌现一批类似《国外大学录取低分女生不是奇迹》、《张孟苏,你的运气为啥这么好》、《学习新加坡招生老师好榜样》、《低分录取折射出权力制约差距》等一系列超强人气的评论文章,各路人马被裹挟着登上了招考事件营销的战车,到后来已经很难辨出来哪些是招生机构自己的软文,哪些是旁观者的无心插柳。一时间该事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在事件报道的第6天,随便用百度、谷歌一搜,关于“张孟苏”、“低分女孩”、“低分高能”等字眼的条目已经超过4万余条,而且每天还以近千条的速度递增,足可见该事件的轰动性。
4.低成本性
在短短6天时间里,各大报纸、网站和相关媒体对张孟苏事件深入细致披露,从张在学校是如何的优秀,到其所在的东湖中学是多么重视素质教育,再到新加坡高考录取分数线是480分,奖学金如何拿,直至后来揭开谜底的新加坡圣杰管理学院驻湖北区总代表口中详细解释赴新加坡自费读预科班的费用和升造路径,点点滴滴,抽丝剥茧,引人入胜。公众在对疑案的求证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新加坡的招生政策和自费留学的基本事项。其传播力之强,远远超过《楚天都市报》一个整版的效果,更何况其从一开始还打了虚假招生广告的擦边球,如果是正规广告,早就被工商部门给盯上,不罚款也得让这些广告主难受半天。其广告成本之低,让人羡慕不已。要知道,《楚天都市报》一个整版的广告费至少十几万,而借助事件营销,这样一笔广告费大大地省了下来。
5.公益性
此事件从一开始所引发的专家评论到事件结束后的网上议论,更多是围绕高考招生体制改革、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话题展开,实际上引发了公众对于一些社会沉淀多年的教育招生问题深刻关注。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言论趁势传播出来,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和高考改革观念的创新,无形中发挥了教育论坛的作用。甚至在事件真相披露以后,还有很多网友和专家宁可相信新闻最初的报道是真实的。公众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期待心态可窥见一斑。由此,此事件营销带来的公益性也不容忽视。
6.目的性
事件营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营销,此事件发生期间以及后续的报道中,两个新加坡留学教育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单位获得了充分的曝光,其代理的业务范围也广为人知。笔者曾经在此期间随机问过周边一些家长和高三学生,但凡看过报纸或者上过网的都知道此事情,部分家底富裕的低分考生和家长对新加坡的招生政策也了然于胸,纷纷打听两家教育机构的联系方式。在百度里面输入“新加坡圣杰管理学院”或者“武汉剑桥教育公司”,可以发现有关两者的报道和介绍铺天盖地,各种服务范围和联系方式也赫然显示。至此,事件营销的目标达到。
营销启示
再高明的事件营销也总会有缺陷。张孟苏的真假俯卧撑事件让我们感受事件营销魅力的同时,也发现了未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是事件营销的不可复制性。其次是事件营销的社会责任问题。此次事件营销的最大赢家是招生教育机构,其他的媒体和剧中人都无意中替人做了嫁衣。某些媒体的公信力在此事件中受到了一定影响,其“丑事都报”的形象再一次得到了加强。
此次事件对于剧中人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新闻中披露出的一些高中教师、校长等专家学者,在事件开始的评论中,充当了不太光彩的作用,让人马上联想起来当初陕西林业厅为周正龙虎照做专家鉴定的某些所谓专家们。另外,在事件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回应过媒体的女一号——张孟苏同学。先是被冠以助人为乐的美名,成功地被打造为低分高能的传奇人物,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接下来的辟谣、更正一直到后来的全盘推翻,又把这位年轻的姑娘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人肉搜索对象。短短几天时间内,从好评如潮变为漫天嘲讽,想必张姑娘即使综合素质再高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待遇。其家庭和亲友的私生活被严重被打扰,个人信度下降,可以想象此事件对于一个刚成年的低分考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伤害有多大。所以,此事件看似具有公益性,但其背后实际是一起以损害机构与个人的形象为代价的商业炒作行为。媒体被利用、相关机构与个人的公信力严重受损以及善良公众的被愚弄,这种伤害将是长期的、广泛的,并且难以补救的。
中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计策为“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说的制造忽东忽西,即打即离的假象,引诱对手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张孟苏两个俯卧撑引出的事件营销实际就是一则声东击西计策的成功应用,在制造多个悬念的背后实现了新加坡招生营销的最终目标。其经验值得我们营销人借鉴,其不足让我们营销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