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绩效,才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

2012-09-26 11:18:50 字体放大: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每个企业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创新”。更进一步,德鲁克建议所有企业都要设计出:一套能够记录和评估创新绩效的方法。把创新和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德鲁克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关于创新的争论,已经冷冷热热好几个轮回了。最常见、也是最省力的,就是闭着眼睛赞美创新。反正新比旧好,创新代表着年轻和进步,守旧意味着衰老和落后。现实世界中,因守旧而失败、因创新而成功的案例,实在数不胜数,信手拈来就能佐证自己的观点。

赞美创新,就好像教育管理者要诚实正直一样,永远正确,却难以实施。事实上,林子大了,什么鸟都能找到,就看是否愿意去找。现实世界,也有很多企业因创新而失败,也有很多企业因守旧而延续。

可口可乐的“堪萨斯计划”,是营销大师特劳特逢人必讲的看家案例。面对百事可乐的强力挑战,可口可乐锐意创新,准备更换延续了百年的可乐配方。这次创新也不是仓促行事:1982年,2000多名市场调查员在十大城市仔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口味充满期待;1984年,新可乐样品诞生,在免费品尝活动中,市场反应良好;1985年,可口可乐邀请了13个城市近20万名消费者进行口味大测试,新可乐大获全胜。

1985年4月23日,新可乐隆重上市。令人郁闷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堪萨斯计划,却让可口可乐深陷泥潭。几乎是一夜之间,对新口味的赞美,变成了对旧口味的怀念。销量持续低迷,消费者怨声载道,1985年7月11日,可口可乐再次创新,重回经典口味。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可口可乐改变过包装、改变过形象代言人、改变过体育赞助项目,却再没有勇气去创新配方了。

要说大道理,问题也不复杂。创新,并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手段的好与坏,不在手段本身,而在结果,在于德鲁克所说的绩效。绩效,是对创新最终的评判,也应该是唯一的评判。好心办坏事,这种好心,如何判定真是好心呢;创新害企业,这种创新,如何判定真是创新呢。

和创新相关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抄袭。抄袭名声向来不好,几乎和偷窃类似。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创业人抄袭不算窃。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抄袭,或者说模仿,也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被抄袭者,已经有了看得见的绩效,成功肯定有成功的原因。抄袭低手,只能抄到外形,根本不可能脱颖而出。抄袭低手的日子并不好过,只看到孔乙己偶尔得手喝酒,没看到孔乙己常常失手挨打。只有抄袭高手,才能抄到精髓,才能踩着巨人的脑袋爬得更高。这种抄袭,究竟是创新,还是抄袭,已经很难分清了。

创新是一种手段,手段是中性的,不该赋予太多的光辉色彩。创新,如果用《易经》的“易”字来代替,也许能减少一些误解和争论。易,一个字有三种含义:变易、简易、不易。

创新,其实也有看似矛盾的三种方式:锐意革新、删繁就简、因循守旧。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没有谁能事先确定。只有绩效,才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