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是大学诸多学院中和管理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术机构。大多数的商学院都招收MBA和EMBA学生。由于这两类学员几乎都来自于管理一线,在商场上拼杀了很长时间后,希望能到高校“充电”继续奋战。所以,他们对教授的授课水平要求相当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又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然而,这样的教授在商学院属于“珍品”。
在现有高校教师选拔的机制下所甄选的商学院教授大都拥有博士学位,但是管理经验不足或者几乎没有。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或者从来不到企业进行深度案例研究的教授能够给管理者传授有价值的管理经验。所以,企业界对商学院教育质量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来自企业界的批评,也开始让商学院的管理者开始自省,商学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授?
区分三类教授
把商学院的全职教授大致分为三类:学术型、实践型、两栖型。学术型教授擅长理论研究,把在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首要使命,其和管理实践往往联系较少;实践型教授擅长指导实践,长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以此为乐。在当前一些商学院追求学术地位的大环境下,学术型教授占主流地位,实践型教授的则处境较难,一方面要指导企业实践,一方面还要写学术论文,压力也大,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两栖型教授则兼有学术和实践两个特点,这是商学院最为杰出的教授。
然而,培养“两栖型”教授绝非易事。商学院需要企业家的经验和智慧,企业家可以作为商学院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商学院开始邀请企业家担任商学院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以此来弥补商学院教授的不足。
只懂实战还不够
然而,从企业家到教授的转变绝非轻而易举。企业家和教授是两类不同的人,两种角色很难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因为从其本质上来讲,“教授”和“企业家”是两类非常不同的职业,对人的任职资格以及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二者的使命不同,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比如,大多数的教授是“完美主义者”,作研究时习惯考虑各种不同的变量以及各种不同的约束条件,往往思考大于行动;而企业家则不同,冒险精神强烈,边干边学,在行动中矫正。在现有的高校师资培养制度的约束下,企业家变成全职教授几乎是不可能的,商学院可以聘请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特聘教授参与商学院的教学。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几年功。当好教授,对企业家而言有几个很重要的挑战。
首先,需要企业家具备分享的动机。行为来自于动机。优秀的教授是需要有高度分享精神的,需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分享给学员。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意把自己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别人,视其为自己的独门秘籍。
其次,需要企业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很多企业家只有管理实践,缺乏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通过理论来总结管理实践,则很难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因为管理模式的形成受制于企业情境要素的影响,只有企业家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功底才能从管理模式中总结经验,提出更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
第三,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仅仅到商学院做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尚不是教授的主要工作,教授是需要指导学生,而指导学生是很艰辛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第四,需要有时间上的付出。企业家虽然不是全职教授,但仍然需要为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做出努力,能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支撑这份工作,对日理万机的企业家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挑战。
黄铁鹰:完美转身的背后
虽然从企业家到教授的转型面临很多挑战,但也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成功地进行了转型。比如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的黄铁鹰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2001年,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铁鹰退出“江湖”,辞掉所有商务职务,专心到光华管理学院作访问教授,主要讲授《中国MBA实战案例研讨》和《企业并购与整合》的课程。他讲的案例都是本人亲身的商业经历并由自己亲手编写,极具理论高度,实用性也很强,深受MBA学员的欢迎。
做教授容易,做好教授难。从企业家到教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准备。
首先,开发案例。相对于商学院的全职教授而言,企业家的最大价值在于自己就是一个案例。不论是成功的商业经历,还是失败的商业经验,对学员都有很大的学习价值。企业家做教授,也更多是从自己的案例讲起。所以,企业家需要对自己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及时总结,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总结成案例,为授课做好准备。
第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企业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教授的本质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要告诉学员“如何做”,也需要告诉学员“为何做”。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先生在这方面尤其擅长,他把海尔的管理实践总经和提炼成了许多管理的理论,比如“赛马不相马”理论、企业发展动力的“斜坡球”理论等等在企业界广为传播。
第三,要提高演讲和授课技能。企业家是实战家,但是能干好,未必能说好。在商业上非常成功,未必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员。
中国经济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商学院培养更多的管理精英。未来,无论是管理学的研究,还是管理学的教育,企业家都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假如中国的商学院和企业家们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的管理学教育将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