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动感力极强的锲型“前脸”,一双穿透力极强的大眼睛,每隔3到4周,这张面孔的主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业务总负责人魏智博博士(Folker Werssgerber)就会出现在中国一趟。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的魏智博并非是中国业务的新手。从1993年10月起,他已经是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董事。现在,他被提升为南北大众的副董事长,同时也是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智博在中国的历史自上海大众1984年筹建就已经开始了。他当时是大众汽车集团规划部负责人,上海大众评价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为上海大众的初期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决定性建议,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此后,他又亲自选定了富有生产管理经验的保尔先生担任上海大众的第一任技术执行经理,“为上海大众以后的滚动发展奠定了规划和生产上的基础”。
1989年1月, 魏智博调任大众汽车公司沃尔夫斯堡总厂厂长,远离了大众汽车的中国业务,直到1993年3月,他被任命为负责生产和物流业务的大众汽车品牌候补董事。此后的十多年来,他参与了大众汽车在中国所有重要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为此,他先后被上海和长春两地政府授予
“荣誉市民”的称号,1999年,他甚至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
魏智博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推动合资企业产品的本地化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提高。比如2002年4月上海大众全球同步推出的紧凑型轿车POLO,少有人知道最初大众总部只同意上海大众引进适合中方生产技术的1994年版本的第三代波罗(POLO),理由是上海大众技术力量不够,无法在国内同步更新以跟上德国大众的步伐。 魏智博亲自倡导了选送40名上海大众技术人员到德国大众参与为期3年的新产品全过程开发培训。从学习内容到生活安排他都过问,并定期召集各部门开会,对这批技术人员的受训情况进行跟踪。
与此同时,他利用他的影响力促使董事会批准了扩建上海大众技术开发中心及试车场的议案,并亲自拟订了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它们处于当今世界汽车开发的先进水平,如今这两个项目已经在2003年初建成。“这是大众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他说。
1941年3月生于德国萨克森州克姆尼茨市的魏智博,1961年作为电工进入大众汽车工作,2001年出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副总裁。2002年以来,每次在中国出差,如同仪式一般,他总要大众品牌最新诞生最受
争议的顶级豪华汽车辉腾接送。他说:“我深信,辉腾这种高精尖的轿车属于中国。”
一年之前,魏智博接替大众原亚太区董事长比希霍夫博士主管中国业务,此时大众在中国的成长已经放缓。他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是南北大众产能有限的结果。2003年7月,大众宣布未来5年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按当时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600亿元人民币),一汽大众二厂的扩建工作立即展开。
但是魏智博还有更多的大手笔。今年5月,大众宣布重新调整集团在中国的业务结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VolkswagenGroup China)作为统一管理中国业务的一级组织机构取代原亚太区,直接向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董事会负责,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行使地区总部职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组建了全新的 领导机构-执行管理委员会,原大众汽车集团亚太总裁雷思能博士出任中国总裁一职,直接向魏智博汇报。未来,南北大众的零部件采购将统一由其中的一位副总裁负责。
为了遏制美国通用咄咄逼人的气势,北京车展刚刚结束,大众汽车正一改以往保守的价格策略,南北大众宣布全线产品大幅度降价,此前,魏智博刚刚对外界表示为了保持大众汽车的“高转售价值”,不会在价格上有太多的举措。虚虚实实之间,魏
智博已经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二次勃兴作了最好的铺垫。而车展期间最终击败韩国现代汽车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独家汽车合作伙伴以及大力推出“中国路大众心”的品牌形象宣传新策略使魏智博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我经历了中国2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跟你们相比,我负责大众全球54个工厂的管理工作,我有资格做这个比较。”他说。
大众六十亿投资如何花
问:2003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共 销售了69.7万辆轿车,仍以30.8%的市场份额坐上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头把交椅。有报道说,大众汽车的中国业务占整个集团利润的80%,是否如此?
魏智博:2003年我们大众汽车方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获得的利润为5亿欧元,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大众在其他市场的水平,但是中国市场的赢利占大众整体赢利份额的20%而不是80%。
问:今年头5个月,大众中国的 销售额仅增长了3%,而整个中国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魏智博:是产能问题阻碍了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为解决产能问题,我们决定马上扩产,新产品将在新厂建成后投放。我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率是18%,大众在中国的增长率也将会是18%。
问:从2003年到2008年,大众在中国的投资根据最初的预算是60亿欧元,这些钱是如何分配使用?
魏智博:按提出时的汇率,用于新产品开发大约是38亿欧元,用于扩大产能大约12亿欧元,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约是1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