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企业诚信

编辑:sx_liss

2014-08-03

欢迎阅读威廉希尔app 为考生整理的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企业诚信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企业诚信

1.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资本诞生的目的却是逐利,指望企业家们人人都把诚信二字奉若箴言,显然太过理想主义。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也不会掉企业诚信,道德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法治的环境,试想一下,当生产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的黑心商人连法律底线都敢大胆僭越时,你跟他谈诚信,与对牛弹琴又有何异。事实也证明,一个法治健全监管严明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必然也以诚信经营为标尺,即使心怀不轨的企业家往往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个潜规则横行监管不力的市场环境,诚信只是属于“油条哥”等少数能摸着良心说话者的稀缺品,而且在利益的诱惑下,劣币能够驱逐良币,听话的好孩子也能变成挥刀宰人的古惑仔。即便涉洋远来的模范商人,也能很快“入乡随俗”,干起奸商惯常使用的勾当。康菲、家乐福、沃尔玛,一个个世界顶级品牌在华的品行嬗变,早已把这一定律证明得很透彻。

2.由于企业首先是经济实体,企业服从于创立者和所有者的营利目的,不可能像个体一样是精神和物质双重需要的复合体,所以,企业不可能成为德性意义上的道德主体。但是,企业对我们生活的广泛和深入影响,对生活于其中的成员的深刻改造,使得它在许多方面进入到道德评价的辐射范围之中。人的内在向善性和觉悟的反思性是不可能自动传达给人造物——企业的,企业的道德问题只能划入到制度伦理层面。在明晰的产权制度设置、独立的公司法律体系(包括公司法、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等)制度框架之下,来理解和认识企业诚信才是恰当的。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诚信的主体、失信责任追究以及企业诚信建设着力点等重大理论问题。

3.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遭到破坏,资源不能在规范、公平的竞争条件下流向具有经营优势、正当经营的企业,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不能得到优化重组,资源浪费,效率不能提高。不守信的企业行为损害社会利益和其他企业的合法利益,受损的经营者和即将进入的经营者无法看到正当经营的良好预期,就会退出“游戏”,减少投资,经济发展停滞。失信行为还会引发消费者或客户丧失信心,不敢花钱,或以不购买的方式报复,导致市场萎缩。企业商誉破坏会连带行业和地区的经济信用受损、失去市场。比如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对部分私营企业的信用缺乏信心。

4.商家制假贩假、违规经营,短期看或许也能侥幸捞点“黑心钱”、发点小财,但从长远来终将会自食恶果、受到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到那时,恐怕不只苦心经营多年的“财富大厦”轰然倒塌、声誉扫地,甚至还会锒铛入狱,为社会所唾弃。

诚实守信应是每一个商家必备的品质,是立身之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更是如此。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任何商家任何时候,都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以及职业操行,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只有这样,商家从事的经营才能长久,内心才能安宁,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5.政务公开透明是政务诚信的基石。公开透明一直以来是人民群众对行政权力运行状态的一种要求,也是政务环境建设、加强权力监督的主攻方向。近些年来,各地各部门围绕政务公开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不少探索,有些改革举措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赢得了群众支持。

比如审批流程公开,随着各地政务大厅建设的推进,集中办公、网上审批、串联审批、留痕监督等,已经成为政务审批中的一种常态化流程和机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减少了环节,节约了时间。同时办事群众或企业能够知晓审批事项的进展,对批准或不批准的理由能够充分了解,审批的可信度大大提高。

6.在诚信危机中,中国人的诚信已丧失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而政务诚信的缺失亦日益严重。政务诚信是在政务活动中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它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风向标,因此政务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极为重要。由于政务的运行体制以党和政府为主导,所以政府工作人员说的话会被中国人民当作党和政府说的话,会被中国人民视作是党和政府的意图和行为。一言蔽之,政务诚信问题不仅损害某一具体党政人员的形象和素质,而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会引起社会上上行下效的错乱局面。就会像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的那样,“一次政务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务失信则把水源污染了”。

7.夯实思想基础。政务失信涉及思想“总开关”问题。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必须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补足精神之“钙”,根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打造诚信政府作为硬任务,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出诚信的民风社风。

构筑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避免暗箱操作。二是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全面地历史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三是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官员诚信档案,健全信用评定、信用监管、信用惩罚等机制;实行“官德”问责,制定责任追究办法,促使公务人员把诚信原则贯穿于履行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责全过程。

8.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建设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是要使诚信成为法规制度之外,另一只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手。

政务诚信是“三大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言而有信,才能为企业经营做出良好示范,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提高。作为市场监督和管理者,政府应首当其冲推进政务公开,建设诚信政府。此次国务院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2013年7月,国务院就要求重点推进九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建设、价格收费等等,无一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息息相关。政府力求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彰显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决心和力度。

9.官员不诚信的影响极其恶劣和巨大。一方面,所谓“上行下效”,官员不诚信对民众具有恶劣的示范效应———连官员都不守信用,我为什么要守信用?另一方面,官员自己不诚信,自然没有底气倡导诚信,更没有底气惩戒社会上的失信行为。官员不诚信犹如污浊不堪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污染着社会诚信的江河湖海,不堵住这个污染源,社会诚信就不可能恢复清明的生态。所以,在加强诚信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不要总想着“教育人民”,而要首先强调“自我教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摆在了诚信建设的首要位置。如何推进政务诚信、官员诚信?千条万条离不开一条,那就是“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政府说话不算数,就要严厉问责;官员撒谎,就要摘掉其乌纱帽,以此昭告天下失信可耻、官员失信更可耻,不配再做人民的公仆。若能如此,则重建社会诚信可期,社会信用环境必将为之一变。

10.任何一个群体的诚信建设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律,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或者组织本身的自律去获得社会行为的有效规范;另一个是他律,包括道德教化,也包括法律治理和规范。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来自道德教化的他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逆转诚信缺失现象是非常困难的。而法律规范恰恰在这个方面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看你是不是认真地执行法律。

事实上,无论是宪法,还是民法或者是其他部门法,都把诚信理念作为一个基本的立法原则。行政法上也非常强调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公务机关和公务人员严格执法和诚信执法的基本要求。所以只有严格落实宪法,认真对待法律,严格执行法律,才有可能根本改变诚信缺失现象。

11.诚信问题,一半是道德问题,一半是制度问题。单纯的道德律令已经不能改变人心不古的心态,毕竟,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就喊出了“仁义礼智信”等口号。当下,尤其是我们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思潮都涌入进来,主流与非主流不再有明确的界线,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误解,此语境下,我们还是要以制度建设来挽救诚信危机。诚信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让每一位公民在意自己的诚信行为,更是要政府、企业、司法组织、社团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对百姓而言,他们更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官员,还是这个社会的裁判员——司法部门,都需要用诚信体系来制约自己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在诚信问题上,政府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在诚信问题面前,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市民,从政府机构到私人企业,都是平等的,都需要努力改变自己过往那些不太在意的不诚信行为。但政府和官员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让自己的诚信形象变得更加伟岸,只有这样,这个社会的正能量才会被不断引导和弘扬。

12.地方政府对待债务的态度,是其信用程度的直接反映。在片面追求GDP的错误政绩观影响下,某些地方存在“一届政府一套政策,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的现象,一旦主要领导干部变动,政府相关工作的延续性就受到影响,而后任者对前任工作期间遗留下来的债务等问题往往态度消极,推诿扯皮,甚至出现“新官不认旧账”的情况。

这种现象,源于一些领导干部不正确的自我定位。一级政府,不是哪一届班子的政府,更不是某个人的政府,而永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负责,就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相应的,一级政府信用,不仅是哪一届班子的信用,而是历届政府不断积累得来的,每一届班子都应对政府诚信负责。

“信为政之基,政无信则危,有信则昌”。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政府诚信缺失,朝令夕改,就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给整个社会诚信建设造成难度。

13.面对一些社会失信现象,很多人批评不守诚信、破坏信任的行为。批评固然是一种力量,但如果在批评别人不守信时,自己却破坏信任,那么批评便沦为黑色幽默,力量早已遁于无形。信任的建树,往往不在于别人首先纠正不诚信的行为,而在于自己首先有信任的行动。我们在怀疑他人时,不妨扪心自问:我值得他人信任吗?我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害吗?哪怕常念叨防人之心不可无,也须时刻牢记害人之心不可有。像良心油条哥刘洪安那样,坚持用好油炸油条,是对食品安全诚信缺失的有力批评,也是维护社会信任的公民力量。说到底,唯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善诚信、增进信任,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网络上之所以有“每天2400万个信任”的产生,根本在于规则对信任的护佑。建树社会信任同样如是。但也要认识到,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有效运转,绝非一日之功。在这样的当口上,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守信行动,是托住社会信任的有力臂膀,能够引领社会产生信任的力量。反之,则是把社会推向“信任危机”的“肇事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的‘定盘星’”。

1.根据所给材料,请概括归纳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政务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全面、准确。客观。字数在300字以内。

2.所给材料8中,政府力求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彰显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决心和力度。如何理解政务诚信的改革方向?层次明细,结构完整,字数在400字以内。

3.假如你是Y市政务诚信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前政府诚信缺失,公众对政府丧失信心,请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现实,写一则关于Y市加快政务诚信建设的通告。字数在500字以内,语言凝练,结构完整。

4.阅读完所给材料后,你一定有所感触,请围绕“信任危机”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企业诚信,希望大家可以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更多浙江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点击查看)

标签:申论模拟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