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8-02
问题的严峻,不只在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积重难返,更在于国家倡导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相关行业上马不久,产能过剩的趋势便凸显出来。
据统计,至2008年7月,全国16个省仅多晶硅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准备动工.进入2009年,自两年前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中上马的众多项目渐渐完工并进人试产阶段。如果这些项目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2010年将达到14万吨,接近目前全球市场需求量的两倍。
5.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会议认为,目前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为此,会议提出下一步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同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份报告也提出类似预判,在传统产业领域,钢铁,有色(特别是电解铝、氧化铝),装备制造业领域(造船业),建材的水泥和玻璃等,产能过剩严重。在新兴产业领域,光伏和风电投资大大超过需求。
“行业主管部门将要加强行业生产准人条件的制定,来积极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特别是要防止那些高耗能、排放比较严重的一些企业盲目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报告发布会上说。
6.9月30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下发通知要求各部委及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
《若干意见》中提了了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四项原则,以及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依法依规供地用地等措施。
这次还有两项值得关注的对策措施。一是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合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统一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生产销售库存、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污染排放等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理性投资。近几天,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举行第一次信息发布会。
二是实行问责制。《若干意见》制定部门中增加了监察部,对策措施中增加了实行问责制,这是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在投资项目管理上的约束。目前,我国地区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地方政府鼓励企业投资,一些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这也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对违反国家有关土地、环保法规等规定,工作严重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要进行问责,严肃处理。
7.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首次就“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从会上获悉,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原则上将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会上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淘汰落后产能和“国进民退”没有必然关联,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均一视同仁。
8.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老话题,为何此时又被推上前台成为调控对象?年初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又为何年底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行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突出工作抓紧、抓实。”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接受采访时说道。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此前多次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保持一定的增速并不太难,但结构调整是一个难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意结构调整。
有经济学家甚至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对结构进行深度调整,就“浪费”或“错过”了危机带来的机遇。
9.在经济形势日渐向好之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调结构上,使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层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提出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所涉及的几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和全球资源配置的特点。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辅以必要的调控措施;既要提出严格控制过剩产能的对策措施,又要提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
在调控措施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等一系列“硬”措施;在政策导向方面,明确对其中的新兴产业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有序发展;为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将不定期举行信息发布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能过剩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不变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建议,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10.细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本次危机下产能过剩问题的特征,我们能发现一些不同之处。上次危机后,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至2002年就走出了危机影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走出通缩之后的中国经济迅速转向投资过热,其中的突出特征就是一夜之间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极为突出。当时的产能过剩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也就是以钢铁、冶炼、水泥等为主,而本次产能过剩的问题除了这些传统行业之外,诸如风电、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也位列其中。
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之所以成为历次产能过剩的先锋,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投资带动能力非常强大。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一半左右,而房地产的背后就是钢铁、水泥。以投资拉动应对危机的固有思维看,这些行业出现过剩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经过多年来的行业整合之后,国内的小钢厂、小冶炼、小水泥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在此基础上,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钢铁、冶炼、水泥等行业却仍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就需要认真思考“调控”的有效性问题了。如果立足于熨平经济周期的政策,成为扩大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调控悖论”的出现需要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思考。
至于新兴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专家建议慎出行政控制措施。其中原因非常简单,正如“新兴产业”的名称所言,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技术标准也尚未确定,这本身需要的是市场自发优胜劣汰,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很难人为划出合理的限制标准。事实上,在新兴行业领域中存在所谓“赢家通吃”的特征,即一个行业内只能有一到两家大型企业生存。因此,大量资本投入新兴产业固然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但是从全球竞争角度看,只要国内能够有一两家企业走到全球市场的前列,最终所能够带来的整体收益回报就足以弥补之前投资损失了。
11.有人认为,从目前政府出台的抑制产能过剩的措施上看,更多的还是利用行政手段,而行政调控的特点就是一刀切,不是由市场自由选择的优胜劣汰.其政策往往又倾向于国有企业,遭殃的往往是民营中小企业,这样的折腾已经上演了很多次。而中国配置资源的主体没有转向市场,发展经济的主体没有转向民营企业,只要政府资金在流通领域中不肯退出,那么这种折腾就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为此,必须建立健康的、良性的发展导向,由注重GDP数量转到调整结构上来,从追逐政绩转向追求自主创新上来。这样才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12.有人认为,最能够消除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两类:一是完全竞争行业,自由度较高的进入使利润竞争空前激烈,能够促使企业自由调节,充分创新;二是垄断行业,由于行政不准人,垄断性企业有定价权,垄断利润的产生是通过价格控制,垄断产量对应较高的垄断价格。垄断性企业自然没有增加产能扩大市场份额的动力。我们目前应当怎样看待产能过剩.又怎样去应对产能过剩,期望实现怎样的政策效果,其实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选择之上。
13.国内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产能过剩、供求失衡是国内钢铁业的“致命伤”。前几年在出口等各种因素作用下,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矛盾。金融危机后,矛盾充分暴露,闲置产能释放冲动直接导致钢价的大起大落。要根治产能过剩。关键是措施要落实。
“我的钢铁”首席分析人员贾良群认为,过去一个时期出现的淘汰落后、产能反增等反常现象,现今都已注意到了,并提出了对策意见。同时,如何通过钢材消费结构的升级来反推落后产能的淘汰,也有了实质性的措施。这些都值得一步一步地落实。用市场和政策“两个拳头”的作用来取得实效。
14.在新一轮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中,“走出去”成为中国政府对有关企业的鼓励、引导方向之一。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说,中国一些过剩产能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比如钢铁,尽管在高端领域仍有差距,但总体上中国钢铁产业逐渐走强。鼓励到境外去建钢铁厂,可以减轻国内产能过剩以及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压力。
“从总体上来讲,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中国也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熊必琳说。
标签:申论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