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wangxx
2012-01-13
编者按: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的专家们对今年浙江省省考大纲中的判断推理部分研究发现,定义判断部分一般会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存在很多细节上的变化。为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行测备考总结了一系列技巧和方法,现在就针对定义判断的一些特点,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简单的技巧。
真假推理属于逻辑推理,是历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的经典题型,或者说必考题型。
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模块中相对而言比较难的一类题目,因为它涉及我们大多数考生都不熟悉的逻辑。
真假推理就是给出一个前提条件,几个相关命题,再给出这几个命题里面真命题或者假命题的数量,最后推出一些信息。这种题本身并不难做,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采取假设或者代入的方法选出答案,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公务员行测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察,而且对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虽然假设法或者代入法可以解题,但是是无效的,因为行测考试要求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解题,一个题目花费五分钟解出了答案,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上,真假推理题完全不需要假设法和代入法,只要了解逻辑中的矛盾定律,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即“找矛盾”,这样可以在保证做对的基础上节约时间。
那么什么是矛盾定律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被作为祭品杀掉,但允许被杀的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说的是真话,那么就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如果说的是假话,那么就将他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有一天,有个哲学家漂流到了这个岛上,他说了一句话,使得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他。该哲学家要如何说才不被杀掉呢?
故事中给我们的前提说明是,一个人可以说一句话,这句话如果是真的,那么他被杀死在真理之神面前,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他被杀死在错误之神面前。从文字表面来看,好像说任何一句话都要是要被杀死的,因为不是死在真理之神面前就是死在错误之神面前。这个故事里也涉及到说话的真假问题,体现在我们的考题里,就是题干中条件的真假问题。那么这个哲学家要说一句什么样的话,才能使他不被杀死呢?其实从逻辑中的矛盾律来思考,只要说一句话使得结果出现矛盾,那么岛上的人就没有办法杀死哲学家。
逻辑中的矛盾律就是指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对立) 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不可能全是真的,也不可能全是假的。矛盾律可用公式表示为:A是B,A不是B;这两个命题不会同时成立,也不会同时不成立。所以这个哲学家要使岛上的两种规定不能同时都成立或者不能同时都不成立就可以了,那么他只要说”我将死在错误之神面前”,那么岛上的人就无法杀死他。他说了这句话,如果岛上的长老判断这句话真是的,那么按规定,他应该死在真理之神面前,但是很明显结果跟他的话相反,也就说明他说的话事假的,相互矛盾;如果岛上的长老判断他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说明他应该死在真理之神面前,但是按照规定,说假话他应该死在错误之神面前,所以结果还是矛盾的。也就是,岛上的人根据哲学家的这句话无法判断结果,或者说无法判断真假。
矛盾之所以跟真假有关系,那是因为矛盾的事物有一条特性,那就是矛盾的事物必然一真一假。做真假推理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矛盾的这一特性来快速解题。
【例题】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型,如果本题使用假设法和代入法就可以解题,但速度不够,利用矛盾律解题,速度相对而言更快更准。在这道题中,乙说的话和丁说的话是矛盾的,在矛盾当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题干当中又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假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假的必然在乙和丁当中,因此,甲和丙说的肯定是真话,即丙和丁都是罪犯,而丁还说作案的不是他,那么就知道丁说的是假话,所以选择答案B。
推荐阅读:
更多请进入 :
标签:常识判断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