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帮扶越来越多,农民争戴贫困帽

编辑:

2013-01-05

基层扶贫干部们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了扶贫线,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难以准确统计,一个农民是否贫困,谁也拿不出切实的凭据来。

农民收入一般分为三大块:劳动性收入、政府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农民人口数量多,且收入来源较为复杂,难以进行精确统计。但收入又是衡量农民是否贫困的关键指标,基层在操作时,对农民收入一般采取估算的办法,导致贫困户难以精确划分。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地区,贫困户的确定基本流程如下:农户申请、村民民主评议、入户调查、村级复议、乡镇审批公示、县(区)市备案。这套流程看上去已较为合理,不过综合基层干部反映及记者在渝东南、渝东北等地采访的情况来看,一些村子“争贫困”现象依然严重,由此导致到户扶贫政策出现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血缘、地缘、人缘关系来确定。和村民们关系好的,在一个村社是大姓的农民容易被认定为“贫困户”。在重庆三峡库区某县,一个村实施“整村搬迁”后,一些农民落户到了新的村社,由于人生地不熟,原本是贫困户的农民在新居地却没有被评上贫困户。

二是农民之间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在少数村社,为了体现利益均沾,减少矛盾发生,一些村民之间达成私下协议,“轮流坐庄”:“今年我选你当贫困户,明年你再选我当贫困户。”

由于存在农民“争贫困”的问题,重庆一些到户扶贫政策落实的难度在增加。如在一些地区,虽然市里规定要试点对贫困户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但由于担心这笔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里后,会引起非贫困户不满,引发社会矛盾,一些区县尚未对这一政策进行落实。

基层扶贫干部认为,随着国家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到户扶贫政策也将越来越好,如何科学地制定到户扶贫政策,减少农民“争贫困”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更加科学地评估农民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使到户扶贫政策程序更加严密,并建立监督投诉机制,明确专人进行投诉受理。

另外,“整村扶贫”模式也应受到更多重视。例如重庆制定了1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计划,在维持到户扶贫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房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基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为重点,使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均能享受到政府扶贫政策的扶持,实现共同致富,也减少了“争贫困”现象的发生。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